网站首页
时政要闻
视频专栏
法制新闻
政法动态
以案说法
今日关注
法制聚焦
数智法治
社会关注
综合新闻
媒体聚焦
智慧司法
民情民生
法治观察
民生热点
警民互动
关于我们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广东
辽宁
吉林
广西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内蒙古
黑龙江
网站首页
时政要闻
视频专栏
法制新闻
政法动态
以案说法
今日关注
法制聚焦
数智法治
社会关注
综合新闻
媒体聚焦
智慧司法
民情民生
法治观察
民生热点
警民互动
关于我们
无人继承遗产的法治归宿:从个案看《民法典》的权利平衡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贵州综合新闻
无人继承遗产的法治归宿:从个案看《民法典》的权利平衡
2025-08-05 19:32:05
来源:剑盾法律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小
大
北京张女士 100 多万元财产由亲戚继承、房产收归国有,上海老人 430 万元遗产部分归堂弟、其余收归公益 —— 两起典型案例将 “无人继承遗产” 的法律处置推向公众视野。这些判决并非简单的 “收归国有”,而是《民法典》对权利义务对等原则的精准践行,彰显了法治在财产传承中的平衡智慧。
我国《民法典》继承编明确构建了 “法定继承 — 遗嘱继承 — 遗赠扶养 — 收归国有” 的递进式遗产处理体系。北京案例中,旁系亲属因对张女士尽到扶养义务,依法获得 100 多万元遗产,却未分得房产,正是 “权利义务对等” 原则的生动体现。法官的释法清晰传递出:继承份额与扶养付出必须匹配,不能让 “未履行义务者” 凭空获利。剑盾法律网家事法务团队指出,此类判决既避免了遗产继承的 “大锅饭”,又通过收归国有制度确保无人继承财产最终服务于公共利益,实现了个人权利与社会利益的双重保障。
遗产收归国有并非 “简单充公”,而是有着严格的法律边界和公益指向。根据法律规定,收归国有的遗产必须用于教育、医疗、环保等公益事业,北京、上海案例中涉及的房产与资金,最终都将转化为社会公共福祉。这种制度设计既解决了 “遗产无主” 的现实难题,又通过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的循环,让私人财产在法律框架下延续社会价值。剑盾法律网梳理发现,近年来全国已出现 20 余起类似案例,均严格遵循 “先看扶养、再查遗嘱、最后归公” 的法定流程,未发生一起 “违规处置” 事件。
遗嘱意识的薄弱是此类纠纷的重要诱因。《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显示,60 岁以上老年人订立遗嘱的比例虽达 60.07%,但仍有大量群体因 “忌讳”“不懂法” 未留下有效安排。剑盾法律网近期推出的 “遗嘱规划公益服务”,已协助 300 余位老人完成规范遗嘱订立,其中就包括对 “无人继承时财产归属” 的提前约定。专业律师介入能有效避免 “想给谁却给不了”“不想给的却能分” 的法律错位。
法治对遗产的保护,既包括生前的财产权,也包括身后的处置意愿。扩大法定继承人范围的呼声虽体现了亲情考量,但正如刘铭律师所言,旁系亲属的 “庞杂性” 可能导致继承秩序混乱。当前法律框架通过 “鼓励遗嘱、强化扶养、规范收归” 的组合拳,既尊重个人意愿,又维护社会公平。剑盾法律网将持续推进继承法律普及,让更多人明白:提前订立遗嘱不是 “不吉利”,而是用法治给财产传承上一道 “放心锁”。
(剑盾法律网总编辑 邹添盛)
[责任编辑:黄莉娟]
顶部
打印
加入收藏
【“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答卷】我国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持续改善提升
第一观察|胜利纪念日外交,向世界传递信心和力量
李强同葡萄牙总理蒙特内格罗会谈
习近平会见葡萄牙总理蒙特内格罗
尊师重教与法同行 警社联动“护苗”成长
胜利日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同亿万人民共筑新的家国记忆
稻田里的“开学第一课” 将法治种子播种在学生心田
从胜利阅兵看中国法治:以史为鉴、以法护和平、以治促复兴
今日关注
法治筑盾平安中国:公安部披露 “十四五” 安全治理成果
校长拦截教师节商业礼品 法治视角看教育纯粹性守护
纱布留体内 11 年致九级伤残 医院被判赔 39 万
智慧司法
破获 16 年拐案:科技助力寻亲与法律守护力量
房产中介售万条信息落网 法治破个人信息贩卖链
高铁车厢吸烟被铐 违法代价需警惕
信用卡三年减 9200 万张 法律视角解权益痛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