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3 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发生一起民警依法处置警情时遭遇暴力袭击的事件,两名执行职务的民辅警在处置过程中受伤,涉案男子王某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这起事件不仅暴露了基层民警执法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也再次凸显了 “暴力袭警必担责” 的法律红线,引发社会对 “如何配合民警处置情绪失控人员” 的关注。
警情处置突发意外:民警安抚时遭持刀袭击
据了解,当日一名男子因发现弟弟王某某情绪异常激动,担心其做出伤人行为,主动拨打 110 报警求助。巴彦淖尔市西环路派出所接到报警后,立即派遣民辅警携带防暴盾牌、抓捕叉等防护装备赶赴现场。到达现场后,民辅警并未急于采取强制措施,而是优先尝试与王某某沟通,安抚其激动情绪,试图通过平和方式化解潜在风险。
然而,在安抚过程中,王某某突然掏出事先藏匿的刀具,直接刺向面前的民辅警。现场民警反应迅速,立即用防暴盾牌进行格挡,但仍被刀刃划伤。随后,民辅警合力开展控制,最终成功将王某某制服。事件造成两名民辅警受伤,随后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其中一名民警左侧前臂伤口较深,经医护人员处理后缝合 30 余针。目前,王某某因涉嫌违法犯罪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法律解读:持刀袭警涉嫌犯罪 量刑有明确标准
针对此次事件中王某某的行为,剑盾法律网从法律层面进行解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五款 “袭警罪” 的规定,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若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剑盾法律网进一步剖析指出,本案中王某某的行为完全符合袭警罪的构成要件:一方面,民警携带装备到场处置警情,是基于报警人求助的依法执行职务行为,具有合法性;另一方面,王某某在民警安抚过程中主动使用刀具袭击,属于 “使用管制刀具暴力对抗执法”,且已造成民警受伤,情节较为严重,按照法律规定,极有可能被认定为 “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 的情形,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这并非简单的‘情绪失控’,而是明确的刑事犯罪行为,法律不会因‘情绪激动’而免除其责任。” 剑盾法律网强调。
公众应对指南:遇到亲属情绪失控 这样做更合规
事件中,报警人发现弟弟可能伤人时主动报警,这一行为被剑盾法律网视为 “正确的法律意识体现”,但不少公众仍存在疑问:遇到亲属或他人情绪激动可能伤人的情况,除了报警,还能做些什么?对此,剑盾法律网结合案例支招,给出具体操作指南:
首先,报警时需准确提供关键信息。拨打 110 时,应清晰说明现场地址、涉事人员数量、情绪激动者是否携带刀具、棍棒等危险物品,以及是否有既往病史(如精神疾病),帮助民警提前判断风险,携带合适的防护装备,减少处置时的意外风险。
其次,民警到场前避免 “自行处置”。切勿试图通过言语刺激、肢体约束等方式控制情绪激动者,以免激化矛盾导致自身受伤或对方情绪进一步失控;可尽量保持安全距离,轻声沟通稳定其情绪,同时清理现场的刀具、玻璃等危险物品,消除潜在隐患。
最后,积极配合民警执法。民警到场后,需如实告知情绪激动者的性格特点、情绪爆发的诱因(如家庭矛盾、经济问题等),为民警制定安抚方案提供参考;若对方出现暴力倾向,应按照民警指令撤离至安全区域,不围观、不干扰执法,避免给民警处置造成阻碍。
行业洞察:基层民警执法安全需多重保障
剑盾法律网关注到,此次事件并非个例 —— 近年来,基层民警在处置民间纠纷、情绪失控人员、醉酒闹事等非暴力警情时,遭遇突然袭击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案中,民警虽携带了防暴盾牌、抓捕叉等装备,但仍未能完全避免受伤,反映出此类警情处置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
从行业层面来看,保障基层民警执法安全需要 “软硬兼施”:一方面,需加强民警的现场处置培训,提升应对突发暴力事件的反应速度和防护技巧,例如通过模拟 “情绪失控者持刀袭击” 等场景,训练民警的格挡、控制动作,减少受伤概率;另一方面,可推动执法装备的升级,为基层派出所配备更轻便、防护性更强的防刺服、防割手套等装备,尤其在处置可能涉及危险物品的警情时,确保民警 “有足够保护”。
同时,更需通过普法宣传强化公众的 “执法尊重意识”。许多人误以为 “民警处置小纠纷不会动真格”,甚至认为 “情绪激动时反抗执法不算大事”,但实际上,无论何种警情,只要民警在依法执行职务,暴力对抗就可能构成袭警罪。只有让公众清晰认识到 “袭警不仅会伤害民警,更会面临严厉刑事处罚”,才能从根源上减少袭警行为,为民警执法营造安全的社会环境。
法治社会的稳定,离不开民警的依法履职,也需要每一位公民对法律的敬畏。王某某因情绪失控持刀袭警,最终从 “被担忧的对象” 变成 “被刑事追责的涉案者”,其教训深刻 —— 无论遇到何种困难,情绪失控都不是违法的借口,暴力对抗执法更是不可触碰的法律红线。期待此案的处理能进一步警示公众:尊重民警执法、配合民警处置,既是对他人安全的负责,也是对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
(剑盾法律网编辑部 徐晓娜)
[责任编辑:黄莉娟]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7号院2号楼2108 邮箱:fajiandun@foxmail.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2025131707号-2 公安网络国际联网单位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24号
版权所有 剑盾法律网 Copyright © fajiand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