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新疆民生热点

“西海说事”警务入村:小板凳上话平安

发布时间:2025-07-08 17:00:5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浏览:
【字体大小: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从武 通讯员 古雪丽 刘伸

几条磨得锃亮的小板凳,一棵枝叶婆娑的老榆树,两三名摇着蒲扇纳凉的村民。7月4日傍晚,新疆博湖县塔温觉肯乡哈尔恩格村的这一日常图景,因博湖县公安局塔温觉肯乡派出所民警麦尔旦·麦麦提和同事们的加入,悄然变成解决民生难题的“平安议事会”。

“麦警官,隔壁老张家新栽的树苗根子又拱到我家菜地埂子上了。”麦尔旦和同事刚坐下,村民阿依夏木·玉努斯就道出困扰。

民警了解情况后,次日,派出所依托成熟的“警司联动”机制迅速开展工作。

调解团队前往争议地块查看树苗与菜地的具体情况。博湖县司法局塔温觉肯司法所工作人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相邻权的规定及土地确权证书,清晰阐释法律权利与责任边界,为解决纠纷奠定坚实的法理基础。同时,民警与村干部结合村规民约与当地种植传统习俗,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体谅彼此难处。

“情、理、法”交融,促使双方达成互让协议:老张承诺定期修剪树根,新栽树苗一律向自家田埂偏移,阿依夏木也同意修整自家田埂,尽量不影响蔬菜和树木生长。一场可能升级的矛盾,在多元调解下圆满解决。

今年5月以来,塔温觉肯乡派出所推行“西海说事”警务,民警每周五深入村组,主动问需,源头摸排。

一声招呼,左邻右舍聚拢围坐,这是博湖县公安局“西海说事”警务工作的寻常一幕——民警下沉村组巷陌,在家门口、树荫下倾听群众心声。

从地界纠纷到家庭矛盾,村民在“说事”现场敞开心扉。调解时,民警不仅邀请村中老党员或知情人见证、请专业人士厘清法律边界,更善用身边案例以情说理,引导双方换位思考。

不久前,哈尔恩格村村民赵某和刘某因土地灌溉用水发生口角,麦尔旦在走访中得知此事,专门去两家说和,最终两人都消了气。6月27日傍晚,麦尔旦在“说事”现场向其他村民了解赵某和刘某最近相处的情况,得知一切安好,他才放心。

“现在民警主动问,把大家的小口角都放在心上。”哈尔恩格村村民李霞感慨道。

“西海说事”不单是调解场,更是平安建设的前沿阵地。民警巧妙利用村民纳凉闲聊时机,将安全知识融入家常话。

6月20日傍晚,在克日木哈尔村纳凉点,民警自然地加入“群聊”,“最近天儿真热呀”“是啊,房子里都待不住人”“热归热,咱们可得看好娃娃,汛期来了,别让娃娃们去河里、渠里洗澡。”闲聊中,民警将防诈骗、防盗抢、交通安全、防溺水等实用知识向村民讲解。

同时,民警对村民诉求详细记录、分类处理,确保“烦心事”件件有着落。面对复杂矛盾,塔温觉肯乡派出所与乡镇司法所、村委会、综治中心等部门联动,依法调解、情理疏导、综合施策,形成一套高效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6月初,东大罕村几户村民因灌溉用水分配和渠道维护责任问题争执激烈。派出所掌握情况后,立即启动联动机制,联合乡司法所、水管站工作人员和村“两委”干部实地勘查,依据规定宣讲权责,现场协调分水时段,明确维护分工,最终促成各方和解,避免了矛盾激化。

截至目前,塔温觉肯乡派出所已通过“西海说事”解决民生实事13件,化解矛盾纠纷5起。




责编:张俊涵

  • 顶部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