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澳门民生热点

中公教育退费方案引争议:17 年分期退费背后的法律拷问

发布时间:2025-08-09 19:59:03 来源:剑盾法律网 浏览:
【字体大小:
武汉市民刘小姐的遭遇,让教育培训行业的退费乱象再次浮出水面。2024 年,她花费 2.4 万元在中公教育报名培训班,合同约定若未通过笔试将退费 1.7 万元。可当她真的未通过考试申请退费时,却被告知按最新政策,这笔费用竟需 17 年才能退完。如此匪夷所思的退费方案,不仅违背合同精神,更涉嫌触碰法律红线。
从事件细节来看,中公教育的做法存在多处法律瑕疵。双方签订的合同明确约定了退费金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中公教育单方面推出 “2 万元以上一年退 1 千元” 的退费政策,属于擅自变更合同内容,对消费者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更值得警惕的是,工作人员坦言 “到了时间节点能不能退到钱不好说,因为没有钱”,却建议消费者通过诉讼解决,并称 “胜诉率 100%,就是要等”,还提出 “6 成抵物资” 的方案。这种行为可能构成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消费者的合理要求,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该法明确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商业惯例向消费者出具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消费者索要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的,经营者必须出具,且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消费者的退费要求。
剑盾法律网指出,教育培训行业的预付费模式本就存在风险,而像中公教育这样随意变更退费条款、以 “漫长分期”“物资抵扣” 等方式变相拖延退费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应保留好合同、缴费凭证等证据,通过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等合法途径维权,切勿因机构的 “话术” 而放弃自身权利。
此次事件也暴露了部分教育机构合规意识的缺失。期待监管部门加强对教育培训行业的监管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惩,让消费者的维权之路不再漫长。
(剑盾法律网总编辑 邹添盛)

责编:黄莉娟

  • 顶部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