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广东今日关注

剑盾法律网解析:和田玉市场造假套路频发,法治视角教你避坑维权

发布时间:2025-08-18 14:01:29 来源:剑盾法律网 浏览:
【字体:
近期,央视新闻曝光和田玉市场乱象:化学染色造假籽料、2 元伪造鉴定证书、直播间 “砍价演戏”、吹嘘玉石 “治病疗效” 等套路频现,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剑盾法律网从法律层面拆解骗局,为公众提供维权指南,助力规范市场秩序。
在河南南阳石佛寺镇等交易集散地,不法商家用化学药剂浸泡低端玉料染色造假,或 “漂白去杂” 仿冒高端籽料,甚至将廉价阿富汗玉混入销售。剑盾法律网指出,此类以次充好、伪造商品品质的行为,已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构成欺诈;若销售金额较大,还可能触犯《刑法》中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面临刑事追责。
更令人警惕的是 “假证书产业链”:虚构 “国石珠宝首饰检验检测中心”,2 元即可出具仿冒和田玉鉴定证书,扫码还能显示虚假信息。剑盾法律网强调,伪造检验检测结果、出具虚假证书,涉嫌违反《产品质量法》,可处没收违法所得及罚款;若以此骗取财物,还可能构成诈骗罪,消费者可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要求追究其法律责任。
直播间 “演戏式销售” 同样涉嫌违法。“海川珠宝”“大梦和田” 等账号,通过主播与摊主 “假砍价”、编造 “外国商人急售” 剧本诱导消费,甚至宣称玉石含 “血红蛋白元素”“能调理五脏六腑”。剑盾法律网解析,此类虚假宣传、编造交易场景的行为,违反《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可主张 “退一赔三”;若宣传内容涉及 “疗效”,还可能因虚假医疗宣传面临更严厉处罚。
剑盾法律网建议,消费者购买和田玉时,应选择正规商家,要求出具国家认可机构的鉴定证书,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核查机构资质;遇直播间销售,留存直播录像、聊天记录等证据,若发现造假或虚假宣传,及时向 12315 平台投诉,或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规范和田玉市场,需监管部门加强查处,也需消费者提高法律意识。唯有多方合力,才能筑牢市场法治防线,守护消费者 “钱袋子”。
(剑盾法律网编辑部)


责编:李锦林

  • 顶部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