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广东民生热点

康养玩具热映银发经济:法律合规筑牢 “老有乐玩” 保障线

发布时间:2025-08-15 11:58:56 来源:剑盾法律网 浏览:
【字体大小:
随着 “活到老、玩到老” 理念普及,康养玩具逐渐成为银发市场新增长点。数据显示,2023 年全球玩具市场规模达 1830 亿美元,预计 2032 年超 3260 亿美元,中老年玩具消费占比持续上升,日本陪伴型机器人 PARO、社区 “玩具共享角” 等案例,折射出康养玩具的市场潜力。但热潮背后,产品安全、合同规范、责任划分等法律问题亟待关注,剑盾法律网从法治视角为行业发展提供解读。
从产品合规来看,康养玩具兼具 “娱乐性” 与 “康复性”,需双重满足法律要求。剑盾法律网指出,根据《产品质量法》《消费品安全法》,康养玩具的材质、设计必须符合强制性安全标准,如避免小零件脱落引发误食风险,针对老年人视力、手部灵活度特点的操作设计需标注清晰安全警示;若宣称 “脑活化”“康复辅助” 等功能,需符合《广告法》规定,不得夸大疗效或虚构功能,如日本 PARO 若宣传 “治愈老年抑郁”,需提供医学实证,否则可能构成虚假宣传,面临行政处罚。
租赁与共享模式下的法律风险同样不容忽视。部分企业推出康养玩具租赁服务(如 PARO 租赁),剑盾法律网提醒,租赁双方需签订书面合同,明确玩具使用期限、维修责任、损坏赔偿标准,避免因 “老化损耗” 与 “人为损坏” 界定模糊引发纠纷;社区或养老机构的 “玩具共享角”,管理方需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定期检修玩具安全性,若老人因玩具故障受伤,管理方可能因 “未尽安全管理责任” 承担侵权责任,需依据《民法典》相关条款赔偿医疗费、护理费等损失。
此外,康养玩具的 “适老化” 设计还需契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 “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 的要求。剑盾法律网建议,企业研发时可参考老年医学标准,联合医疗机构制定行业规范;监管部门应加强市场抽检,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依法召回;消费者购买时需留存购买凭证,遇质量问题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张退换货或索赔。
康养玩具的发展,既是银发经济的新机遇,也是法治建设的新课题。唯有企业严守合规底线、监管部门强化执法、消费者增强维权意识,才能让康养玩具真正成为老年人 “乐活” 的保障,推动银发经济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前行。
(剑盾法律网总编辑 邹添盛)

责编:周红霞

  • 顶部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