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广西法治观察

公安县:消除执法风险点 让公平正义“看得见”

发布时间:2025-07-09 23:15:45 来源:中国警察网-人民公安报 浏览: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湖北省公安县公安局立足新时代法治公安建设要求,聚焦接处警、受立案、案件办理、涉案财物管理等执法岗位,深度排查梳理出风险点47个,通过构建全流程、闭环式风险防控体系,切实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筑牢法治公安建设根基。

今年上半年,公安县群众对公安机关执法满意度提升至96.8%,执法规范化和公信力显著增强。

绘制风险防控“作战图”

为严防执法风险,公安县公安局坚持问题导向,由法制、督察等部门7名业务骨干组成工作专班,通过“大数据筛查+人工研判”双轨并行的方式,对近3年的执法案卷进行深度剖析。他们结合基层执法日常巡查情况,精准识别出接处警处置不规范、案件办理程序瑕疵等执法风险点47个,并形成《执法风险点防控清单》。

针对清单中的问题,专班人员深入基层派出所、交警中队等一线执法单位开展调研,最终编制完成涵盖132条具体防控措施的《执法风险防控手册》。手册不仅明确了每个执法环节的操作规程,还通过“案例+解析”的形式,为民警提供直观的参考指引。

在一起盗窃案办理过程中,斗湖堤派出所民警正是因为严格对照手册流程,第一时间对案发现场进行保护、固定公共视频等关键证据,并及时开展走访调查,使得案件从受案到移送起诉仅用7天时间,比以往平均办案周期缩短近一半。“这本手册就像执法‘指南针’,让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心里特别踏实。”民警沈淑宇感慨道。

筑牢执法质量“防火墙”

为确保风险防控措施落地见效,公安县公安局着力打造“事前预警、事中监督、事后复盘”全链条管理模式,针对每起案件,均建立分管领导、责任领导、责任民警三级责任体系,并通过执法监督系统,对接处警、执法办案等系统数据及高频风险点实施动态监测。一旦出现接处警超期未反馈、涉案财物未及时入库等问题,迅速向责任民警和单位负责人发出预警提示。今年上半年,全局累计发出预警提示187条,有效堵住了风险漏洞。

同时,公安县公安局依托“法制员+法制大队+局领导”三级审核机制,进一步筑牢执法质量“防火墙”。基层所队配备专职法制员,对每起案件进行初审;法制大队设立案件审核中心,对重大复杂案件开展“一案三审”;局领导则对涉及民生、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进行最终把关。

前不久,南平派出所在办理一起案件时,嫌疑人供述存在逻辑矛盾。公安县公安局法制大队迅速介入,组织专业力量开展会商,指导办案单位补充12份证人证言和3段关键视频,最终形成完整证据链,确保案件顺利起诉。

增强队伍执法“硬本领”

执法风险防控的关键在于提升队伍整体执法能力。对此,公安县公安局推出“每周一学、每月一考、每季一案”常态化培训机制。每周组织民警开展线上执法知识学习,每月通过“理论+实操”的形式进行考核,每季度选取典型案例开展“以案释法”研讨活动。

今年以来,公安县公安局共开展巡回授课8场次、各类执法培训17场次,覆盖民警辅警1500余人次,切实帮助民警解决执法实践中的疑难问题。

为强化激励和约束,公安县公安局设立“执法红黑榜”,对执法规范、成效突出的单位和民警进行通报表扬,优先推荐评优评先;对存在执法问题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整改,并将考核结果与单位绩效、个人晋升挂钩。(肖新民 鲍国涛 张青青)


责编:张俊涵

  • 顶部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