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广西今日关注

法治护航资本市场行稳致远

发布时间:2025-07-24 12:28:11 来源:剑盾法律网 浏览:
【字体大小:

7月24日上午,A股市场迎来振奋人心的一刻:沪指再度站上3600点,日内涨幅超过0.5%。这一数字背后,不仅是投资者情绪的回暖,更是市场信心逐步恢复的体现。在宏观经济持续向好、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码的背景下,资本市场的活跃度显著提升。然而,市场的繁荣不能仅靠短期情绪或资金推动,更需要坚实的制度基础与完善的法治保障。唯有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资本市场才能实现长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资本市场本质上是规则之市、信用之市,其运行高度依赖于法律制度的完善与执行的公正。从股票发行、信息披露,到交易行为、投资者保护,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法律的规范与约束。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法治建设不断提速,从《证券法》的全面修订,到《刑法修正案(十一)》加大对证券犯罪的惩处力度,再到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法治正逐步成为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2020年新《证券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进入“注册制时代”。注册制改革的核心是“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强调发行人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监管部门不再对企业的投资价值进行实质性判断。这一改革极大地提升了市场效率,激发了企业上市融资的积极性。但与此同时,也对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旦企业存在财务造假、虚假陈述等违法行为,将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动摇市场根基。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法治的作用显得尤为关键。新《证券法》大幅提高了对欺诈发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罚款金额从原来的几十万元提升至数千万元,甚至可达违法所得的一倍以上。同时,确立了“代表人诉讼”制度,即“集体诉讼”,为中小投资者维权提供了有力武器。康美药业案中,5.2万名投资者通过特别代表人诉讼获得24.59亿元赔偿,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法治化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这不仅体现了法律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更向市场传递出“违法必究”的强烈信号。

除了民事责任的强化,刑事追责也在不断加码。《刑法修正案(十一)》明确将“欺诈发行证券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刑期上限提高至十年,并引入“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作为直接责任主体,解决了以往“罚不到人”的难题。这意味着,那些躲在幕后操纵财务造假、掏空上市公司的“关键少数”,将面临真正的牢狱之灾。法律的威慑力由此显著增强,有效遏制了恶意违法行为的滋生。

与此同时,监管执法的协同性与透明度也在不断提升。证监会与公安、司法机关建立了常态化的协作机制,形成“行刑衔接”的闭环。一旦发现涉嫌犯罪线索,监管机构可迅速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避免了以往“以罚代刑”的现象。此外,监管科技(RegTech)的应用,使得对异常交易、关联交易的监测更加精准高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引入,让违法行为更难遁形,进一步压缩了违法空间。

然而,法治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部分市场主体法治意识依然薄弱。一些企业仍将上市视为“圈钱”工具,忽视信息披露义务;个别投资者热衷于炒作题材股、垃圾股,助长了市场投机氛围。其次,执法资源与案件数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注册制全面推进,上市公司数量持续增长,监管难度相应加大。如何在保障效率的同时确保公平,是监管部门必须面对的课题。再次,跨境监管协作仍需加强。随着中概股、红筹企业回归以及外资持续流入,资本市场日益国际化,法律适用、司法管辖等问题愈发复杂,亟需构建更加高效的国际合作机制。

面对这些挑战,未来的法治建设应从三个方面持续发力。第一,进一步完善基础性法律制度。当前,《公司法》《企业破产法》等配套法律正在修订中,应充分考虑资本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强化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法律责任,推动形成权责对等、运转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第二,提升执法的专业化与智能化水平。应加大对监管科技的投入,构建覆盖全市场、全链条的智能监管平台,实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同时,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升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与业务能力。第三,深化投资者教育与法治宣传。通过典型案例解读、法律知识普及等方式,增强公众的规则意识与风险意识,培育理性投资文化,从源头上减少非理性交易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资本市场的法治建设不仅是监管者的责任,也需要市场主体的共同参与。上市公司应自觉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坚守诚信底线;中介机构如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应切实发挥“看门人”作用,杜绝“放水”行为;投资者也应树立法治思维,依法维权、理性投资。只有各方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才能构建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7月24日沪指重回3600点,或许只是市场波动中的一个节点,但它所折射出的信心回暖,却与法治建设的持续推进密不可分。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不应是投机者的乐园,而应是价值投资者的沃土;不应是信息不对称的博弈场,而应是规则清晰、权责明确的法治化平台。当法律真正成为市场的“压舱石”和“稳定器”,资本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望未来,随着全面注册制的深入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在这个过程中,法治必须始终走在前列,为市场改革保驾护航。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法治的引领下,中国资本市场将不断迈向成熟与稳健,成为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当每一个交易日的指数跳动,都建立在坚实的法律基础之上,那才是真正的“慢牛”可期,长牛可待。(剑盾法律网总编辑 邹添盛)


责编:邹添盛

  • 顶部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