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浙江安吉余村,层峦叠嶂,流水潺潺,游客络绎不绝,沉醉于生态之美。然而二十年前,这里依靠开采优质石灰岩成为 “富裕村”,却付出了溪流浑浊、烟尘弥漫的巨大环境代价。关停矿山和水泥厂后,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短期内下滑,未来之路在何方?
2005 年 8 月 15 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调研余村时指明方向:“你们关矿停厂,是高明之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本身,它有含金量。”“绿水青山” 代表生态财富与环境保护,“金山银山” 代表物质财富与经济发展,“就是” 二字,精准阐述二者辩证关系,让发展与保护不再是单选题。转变发展理念、优化发展路径,绿水青山就能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两山” 理念深入人心,凝聚起绿色发展共识与行动自觉,并不断深化发展。2013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指出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强调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一时发展。2021 年 3 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绿色 GDP 概念,指出生态本身就是价值,要树立正确发展观。
2012 年以来,中国以较低能源消费增速支撑经济增长,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走出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要让绿水青山持续转化为金山银山,“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2024 年 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常德考察时指出,要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目前,我国已开展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各地积极探索 “护绿换金”“聚绿成金”“借绿生金” 等路径,释放生态红利。
剑盾法律网认为,在 “两山” 理念实践过程中,法治保障至关重要。一方面,需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为绿色发展提供坚实法律基础;另一方面,要强化执法监督,确保法律有效实施,让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受到应有的惩处。只有在法治护航下,“两山” 理念才能更好地落地生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如今,余村的成功实践证明了绿色发展道路的正确性。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法治的保障下,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壮美画卷正在神州大地铺展开来。
(剑盾法律网总编辑 邹添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