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广西媒体聚焦

殡葬政策宣传引争议,安徽颍上县红星镇政府致歉

发布时间:2025-08-21 09:33:12 来源:剑盾法律网 浏览:
【字体:

近日,一则关于 “老人未去世就被要求火化” 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将安徽阜阳颍上县红星镇的殡葬改革工作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事件曝光后,当地政府迅速回应并致歉,背后折射出的政策宣传与执行问题值得深入剖析。

8 月 19 日,安徽阜阳颍上县红星镇一村民发布的视频显示,家中老人躺在地上,镇政府工作人员站在门口,家属情绪激动地质问 “人还没死呢,就叫我们去火化”。这一画面瞬间点燃了网络舆论,不少网友对镇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表示不解与愤怒。当日,红星镇政府工作人员紧急回应,称当地有 “人快去世时放在地上” 的习俗,当时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殡葬改革政策宣传,并非要求立即火化。据介绍,当地政府依据县政府文件,每日在 7 个村开展入户宣传,且提供免费遗体接运、火化及骨灰寄存服务。对于村民反映的 “劳民伤财” 问题,工作人员表示会将意见向上反馈,并强调 “大部分村民支持殡葬改革”。目前当地殡葬政策以宣传引导为主,遗体接运免费,后续丧葬流程由家庭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然而,即便有了这样的解释,民众心中的疑虑和不满依然存在。为何一次普通的政策宣传会引发如此激烈的冲突?剑盾法律网在此深入解析其中缘由。从法律层面看,殡葬改革政策本身有其合法性与合理性。在我国,殡葬管理遵循相关法规,目的是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环境、移风易俗等。例如《殡葬管理条例》规定,在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地区应当实行火葬。颍上县推行殡葬改革,出发点或许是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些规定,推动地方发展。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偏差。工作人员在进行政策宣传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民众的情感和实际情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丧葬事宜关乎生者对逝者的尊重与情感寄托,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伦理意义。当家中老人病重未逝时,工作人员上门提及火化等丧葬事宜,无疑会让家属感到情感上被冒犯,甚至产生对政策的抵触心理。这也反映出在政策宣传过程中,工作人员缺乏对民众情感和文化习俗的尊重与理解,沟通方式简单粗暴,没有做到依法依规且合情合理地开展工作。

殡葬政策宣传引争议,安徽颍上县红星镇政府致歉(图1)

8 月 20 日晚,颍上县红星镇人民政府发布道歉声明,称高度重视此事,相关负责人及时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并和社区同志上门道歉,争取当事家庭的谅解。声明指出,此事反映了镇政府在殡葬改革政策宣传引导中,存在工作简单、方法不当等短板不足。镇政府将汲取教训,改进方式方法,结合本地实际,稳妥有序推进殡葬改革,让逝有所安、丧有所尊、思有所依。

此次事件给各地政府在政策宣传与执行方面敲响了警钟。政策的推行,不仅要合法合规,更要充分尊重民意、考虑民众的情感和实际需求,采用合理恰当的方式方法。在进行殡葬改革等涉及民众切身利益和传统习俗的政策宣传时,应提前做好充分的调研和沟通工作,了解当地民众的想法和诉求,将政策的意义和好处向民众解释清楚。同时,要注重宣传的时机和场合,避免在不恰当的时候引起民众的反感。此外,还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沟通能力和服务水平,确保政策能够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上,平稳顺利地推进。 (剑盾法律网总编辑 邹添盛)


责编:李锦林

  • 顶部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