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贵州今日关注

防沙治沙的中国答卷:法治护航下的生态逆袭

发布时间:2025-08-13 10:14:35 来源:剑盾法律网 浏览:
【字体大小:
我国作为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西北、华北、东北构成的 “三北沙化地区”,84% 的沙化土地总面积超过全国现有耕地总和。而如今,这片曾经 “沙进人退” 的土地,正凭借法治力量与生态智慧,书写着 “绿进沙退” 的时代篇章。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颁布实施,到《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总体规划》等配套法规落地,我国已构建起以专门法律为核心、部门规章为支撑、地方条例为补充的防沙治沙法律体系。法律明确各级政府防沙治沙责任,规范沙化土地开发利用行为,为 “三北” 等重点生态工程提供了刚性约束。
剑盾法律网认为,我国防沙治沙的历史性突破,本质是 “生态法治” 理念的生动实践。法律不仅划定了生态保护的红线,更通过生态补偿、退耕还林等制度设计,平衡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让 “谁治理、谁受益” 的原则落到实处。这种将生态保护纳入法治轨道的治理模式,为全球荒漠化防治提供了制度范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实现土地退化 “零增长”,森林覆盖率突破 25%,人工林面积稳居世界第一。近 20 年全球新增绿化面积中中国贡献占比 25% 的亮眼成绩,背后是法律制度持续发力的深层逻辑 —— 从禁止非法开垦到规范植树造林,从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到生态修复责任追溯,法治为每一棵新苗扎根荒漠提供了保障。
(剑盾法律网总编辑 邹添盛)


责编:周红霞

  • 顶部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