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秋季开学,新版英语教材正式投入使用,其内容相较旧版发生显著变化。一时间,网络上“把孩子难哭了”的呼声此起彼伏。如今,一年过去,新版英语教材在学生与教师群体中的接受程度究竟如何?真如网络所言“难出圈”吗?半月谈记者带着这些疑问,深入采访了三家教材出版社及部分教材使用者。
在新版教材投入使用之初,网络上便涌现大量相关短视频与自媒体文章。有自媒体称“开学不到一周,三年级起点英语教材难度让孩子们崩溃”,甚至有孩子因读不懂英语句子而痛哭的视频广泛传播。部分机构更是借机渲染焦虑,抛出“家长懵圈”“难度火箭式攀升”等话术,背后则关联着各类英语学习产品与外教课广告。随着今年秋季开学临近,类似焦虑言论再度甚嚣尘上,如“高考英语配音员吐槽教材难”“三升四家长崩溃,四上新版教材难度堪比六年级”等短视频屡见不鲜,且不少点赞过万,而其最终指向依旧是培训课程或产品的售卖。
面对这些争议,多位教材出版社负责人明确回应:新课标强化了学科育人功能,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等核心素养,加强课程与学生经验、社会实践的联系,倡导“用中学”,旨在提升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新教材在主题、语篇类型上更加贴近生活、丰富多样,语篇长度有所增加,但学生实际需掌握的内容,远没有网络炒作得那般繁杂与困难。
据了解,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译林出版社过去一年均针对新版英语教材使用情况展开调查。结果显示,虽部分师生初接触时觉其有难度,但总体尚在可接受范围。以小学英语(PEP)新教材三年级上册为例,人教社在2024年9月、11月及2025年2月开展问卷调查,累计回收教师问卷4万余份、学生问卷26万余份,其中2025年2月参与调查的教师近八成来自农村或县城学校。数据表明,一年间一线教师对教材理解与接受程度显著提升,89.96%的教师认为难度适宜或通过努力可掌握(较2024年9月初期的75%上升近15个百分点);91.08%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适合或经努力可适应”。有小学生反馈教材对话有趣,像唱歌一样;有乡镇中心校教师表示,新版教材虽让刚接触英语的孩子进入状态时间稍长,但进入状态后学习便相对轻松。外研社小学英语教材副主编鲁子问指出,新教材知识更贴近生活,虽内容多、要求高,但学习难度低于预期,不过从老师、学生到家长,均需时间适应。
针对新版英语教材的主要变动及网络热议焦点问题,三大出版社负责人进行了详细回应。
对于零基础三年级英语教材未设音标的疑问,鲁子问解释,研究表明12岁以上孩子学习音标更符合认知规律,低年级孩子应从自然拼读入手,通过儿歌、对话等培养语感,过早引入音标易增加认知负担、影响学习兴趣。依据现行英语课程标准,音标教学并非小学阶段英语教学内容。目前各大教材已融入自然拼读理念,通过字母及字母组合发音规律帮助孩子学单词读音,为初中系统学习音标打基础。同时,教材全书录音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免费提供,方便师生获取标准化音频。
许多人疑惑零起点英语为何从句子学起,而非先学26个英文字母。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英语(PEP)教材副主编马剑辉称,字母学习已系统安排在新教材中,随字母发音和拼读规则分散于单元学习。从情景听说模仿开始,符合儿童外语学习认知规律,能提升学习兴趣,为后续语言学习筑牢根基。鲁子问进一步说明,儿童学习语言从综合认知起步,教材创设语言环境,让孩子先整体认知语言,再学习单词。记者发现,人教版、外研版、译林版教材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通过模拟日常对话、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如译林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前两单元主题分别为“打招呼与道别”“询问对方姓名和自我介绍”,话题简单实用。
针对新教材单词难、单词量增加过多的质疑,三家出版社负责人表示,小学英语新教材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编写,单词量确有少量增加,主要涉及中华文化、劳动教育等方面词汇。部分机构将教材目录等中不要求学生掌握的单词列出,夸大教材难度,实属误导与制造焦虑。出版社考虑到城乡、学生起始水平及师资力量差异,对教材进行分层设计,确保覆盖多数学生需求,又为学生发展留有余地。如人教版教材每单元分层,Part A、Part B为必学,Part C为选学;各单元歌曲、游戏及Part C拓展阅读等为辅助或拓展内容,不宜作课后作业、检测或考试内容。此外,多家出版社基于师生反馈及网络舆情中的合理诉求,对教材长难句和复杂词汇进行降难度处理。如人教版简化目录页、删除单元教学目标导引、减少活动内容、缩减语篇长度、优化词表分层标注等。
为助力师生应对新教材变化,教材出版社配备了丰富数字资源,如听力材料、微课视频等,并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免费提供。当下,知识与能力要求快速迭代,英语教育从单纯语言技能培养,转向多维目标发展,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方式亟待转变。多位出版社负责人与教材编撰者强调,英语教材改版,教师面临巨大考验,需突破“以教材为世界”的传统观念,构建“以世界为教材”的学习场域,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解决问题、表达交流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主题意义与文化内涵,树立文化自信。有受访教师表示,新教材对老师素养提出新要求,增加的传统文化等知识,以及分层教学模式,需要老师深入钻研教材,开展个性化教学。
目前,三大出版社针对新教材应用,在全国开展多轮线上线下培训。截至今年8月初,人教社面培骨干教师近39万人次,线上培训超200万人次;外研社2024年新标准小学新教材培训144场,覆盖所有使用省份;译林社新教材培训线上直播观看次数达25万多,“译林英语云教研”专题研讨观看次数超10万。译林出版社还在寒暑假通过微信公众号、教育网免费发布新版教材前两单元配套资源,方便师生备课预习。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山东省临沂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英语教研员尹若飞表示,乡村学校试教活动表明,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习效果有保障。
采访中,一线教师及出版社负责人呼吁,随着课标、教材改变,考试评价也应革新。各地应摒弃单一分数标准,采用多元、灵活评价方式,如结合过程性评价、实践能力考查等,精准反映学生真实水平与进步程度。教材仅是英语教学环节之一,教学与评价协同跟进,才能契合新课标、新教材要求。同时,家长应配合教师教学节奏,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免费课程资源,为孩子营造“沉浸式”英语学习氛围。
(剑盾法律网编辑部 李付智)
[责任编辑:许方志]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7号院2号楼2108 邮箱:fajiandun@foxmail.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2025131707号-2 公安网络国际联网单位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24号
版权所有 剑盾法律网 Copyright © fajiand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