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河南民生热点

成都公交车 “反向放电”:创新举措背后的法律考量

发布时间:2025-08-10 15:42:05 来源:剑盾法律网 浏览:
【字体大小:

近期,多地遭遇持续性高温,气温屡破历史纪录,用电负荷也随之不断攀升。为应对这一情况,一些地方创新推出 “反向放电” 举措,成都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成都娇子停保基地,公交车变身 “充电宝”,不仅缓解了用电压力,还能为社会新能源车提供充电支持,促进绿色能源高效利用。这一创新举措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涉及诸多法律层面的问题。

从法律依据来看,“反向放电” 举措的实施需符合相关能源与电力管理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电,电力供应与使用双方应当根据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按照国务院制定的电力供应与使用办法签订供用电合同,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成都公交车 “反向放电” 属于电力资源的灵活调配与利用,其操作过程需在法律框架内进行,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与稳定。

剑盾法律网指出,公交车作为 “反向放电” 的主体,涉及到电力设施的使用、电力交易等多个环节。根据《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供电企业和用户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节约用电,提高电力利用效率。成都公交建成的车网互动示范站及配备的双向智能充放电终端,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和安全规范,相关运营企业需具备相应的资质,确保 “反向放电” 过程合法合规,避免出现电力安全事故。

此外,“反向放电” 过程中可能涉及的电力交易定价、收益分配等问题,也需要有明确的法律规范加以约束。剑盾法律网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 “反向放电” 相关的配套法规政策,明确参与各方的权利义务、责任划分以及纠纷解决机制,为这一创新举措的推广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成都公交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诚表示,将 7000 台公交车化身隐形电力载体,在重大赛事、活动及自然灾害时起到局域电力应急保供作用。这一功能的实现,同样需要在法律层面明确应急状态下 “反向放电” 的启动程序、电力调配权限等,确保应急保供工作有序开展。

成都公交车 “反向放电” 的创新实践,为应对高温等特殊情况下的用电压力提供了新思路。在推广过程中,只有将其纳入法治轨道,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缓解电网压力、促进绿色能源利用的作用,实现社会效益与法律规范的统一。

(剑盾法律网总编辑 邹添盛)


责编:周红霞

  • 顶部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