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河南媒体聚焦

万载县未成年人校外殴打事件:依法处置,敲响预防警钟

发布时间:2025-07-23 14:42:07 来源:剑盾法律网 浏览:
【字体大小:

近日,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一未成年人在校外被殴打的视频在网络引发广泛关注。7 月 22 日晚,万载县公安局发布通报,还原了事件全貌,同时彰显了当地警方在处理此类案件时依法依规、迅速行动的态度。然而,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与犯罪预防问题,值得全社会深思。

据通报,该案件发生于 2025 年 6 月 20 日。李某某因琐事与同校学生朱某某产生矛盾,朱某某随后纠集胥某某等 5 人,在校外对李某某实施殴打。事后经鉴定,李某某伤情为轻微伤。6 月 20 日当天,李某某家属报警后,万载县公安局立即展开调查。经查明事实,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公安机关依法对朱某某等 6 名违法行为人作出行政拘留处罚决定。但由于 6 人均未满 16 周岁,依照法律规定不予执行行政拘留。

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万载县公安局充分尊重受害者家属诉求,依法组织当事方进行调解。最终,违法行为人取得了受害人及家属的谅解。这一处理结果既遵循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原则,又兼顾了受害者权益,通过调解修复了受损的社会关系。

万载县公安局还透露,近期加大了对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已依法对 17 名违法行为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这一系列行动表明,当地警方在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方面态度坚决,行动迅速,致力于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的成长环境。

从法律层面看,这起事件涉及多个法律要点。《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但对于不满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初次违反治安管理,依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这一规定体现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的宽容与教育为主的理念,旨在给予犯错未成年人改过自新的机会,避免其在拘留场所受到不良影响。

然而,不执行行政拘留并不意味着对涉事未成年人的行为放任不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于实施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学校、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并加强管教。公安机关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训诫、责令赔礼道歉、赔偿损失、责令具结悔过、责令定期报告活动情况等矫治教育措施。在这起案件中,万载县公安局后续应会同学校、家庭等相关方,对涉事未成年人进行法治教育与心理辅导,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法治观念,避免再次犯错。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时有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数据显示,部分地区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犯罪类型逐渐多样化,低龄化犯罪现象也有所显现。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未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不良因素影响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同时,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法治教育不足、社会不良风气侵蚀等,都是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潜在因素。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司法等各方协同发力。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应切实履行监护职责,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与行为表现,加强品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学校要强化法治教育课程,提升教育质量,及时发现并干预学生的不良行为,预防校园欺凌等现象发生。社会应加强对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监管,净化网络环境,减少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的侵蚀。政府部门要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加大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投入。司法机关则要严格依法办案,同时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万载县这起未成年人校外殴打事件,是一次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与犯罪预防工作的警示。通过依法处置与后续教育引导,希望涉事未成年人能深刻认识错误,走上正轨;更希望全社会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预防体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牢坚实防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法治阳光下茁壮成长。(剑盾法律网总编辑 邹添盛)



责编:邹添盛

  • 顶部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