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湖南民情民生

民间借贷纠纷的法律认定与风险防范

发布时间:2025-07-13 13:13:25 来源:剑盾法律网 浏览:
【字体大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间借贷日益频繁,但由此引发的纠纷也不断增多。许多人因缺乏法律意识,导致借款难以收回,甚至陷入法律困境。那么,民间借贷纠纷在法律上是如何认定的?又该如何防范相关风险?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七十条,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成立,除另有约定外,应采用书面形式。虽然口头协议在法律上也具有一定的效力,但一旦发生争议,举证难度较大。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认定民间借贷关系是否成立,主要依据以下几个要素:一是是否存在借贷合意,即双方是否就借款金额、期限、利息等达成一致;二是是否有资金流转记录,如银行转账凭证、现金收据等;三是是否有还款行为或其他履约证据。

值得注意的是,高利贷行为不受法律保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民间借贷的利率不得超过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超过部分无效。

为防范借贷风险,建议借款人与出借人签订正式的书面借款协议,明确约定借款金额、利率、还款期限、担保方式等内容。同时,保留好相关的转账凭证、聊天记录、催款通知等证据材料,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有效维权。

此外,若借款人无力偿还,出借人可通过诉讼途径追偿,但需注意诉讼时效。一般情况下,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总之,民间借贷虽便捷灵活,但也存在一定法律风险。理性借贷、规范操作、注重证据保存,才能更好地保障自身权益。


责编:邹添盛

  • 顶部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