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公益善举背后:法律边界与保障体系探讨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湖南智慧司法

少年公益善举背后:法律边界与保障体系探讨

2025-09-07 12:56:30 来源:剑盾法律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数字时代浪潮下,15 岁少年蒋雨田,这位 05 后视频博主,凭借三年如一日的自学与拼搏,攒下 50 万元巨款,并毫不犹豫地捐赠给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用于湖南临湘一所小学的改扩建工程。如今,这所小学焕然一新,每个教室都装上了空调,截至 2025 年开学,在校学生人数激增至 290 多名。不仅如此,蒋雨田还在网络上发起公益活动,致力于打造 “梦想教室”,助力孩子们学习艺术,开拓视野,为他们走出大山、拥抱广阔世界提供可能。他的故事宛如一股清泉,流淌在大众心间,展现了青少年纯粹的善意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成为数字时代个体创新与公益热情结合的典范。

少年公益善举背后:法律边界与保障体系探讨(图1)

蒋雨田的成功善举振奋人心,让我们看到年龄从不是公益路上的阻碍,只要心怀热忱,借助新媒体平台,青少年也能汇聚强大力量,成就不凡之事。然而,在为这份宝贵热情鼓掌的同时,我们需以理性、审慎的态度,深入审视未成年人进行大额捐赠所面临的法律与伦理问题。尽管蒋雨田的捐赠过程顺利,但并非所有未成年人都如此幸运。在德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侵权责任能力依据年龄有着明确划分,如 7 岁以下未成年人不负侵权责任,7 至 10 岁未成年人在特定交通事故中承担有限责任,这充分体现了法律对未成年人心智成熟度的细致考量。

反观我国,《慈善法》和《公益事业捐赠法》虽未针对未成年人捐赠行为能力作出详尽规定,但《民法典》中明确指出,8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通常需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这一原则实际上为未成年人的大额捐赠行为划出了一道隐形红线。在实践中,如何确保未成年捐赠者的真实意愿得以体现、捐赠资金来源合法合规,以及捐赠行为契合其年龄和心智特点,这些不仅是公益机构需要思考的问题,更是整个公益生态亟待健全完善的关键 “边界”。

少年公益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还面临诸多潜在风险与陷阱。互联网世界纷繁复杂,各类打着 “志愿服务” 幌子的 “伪志愿” 现象与商业化操作屡见不鲜。从 “亲子游(夏令营)” 中简单拼凑的 “志愿活动环节”,到将普通参观包装成 “志愿服务” 的研学项目;从社交群组中以 “点赞、转发、打卡即可获时长” 为诱饵的虚假宣传,到通过购买指定产品或服务来获取 “志愿服务时长” 的商业手段,这些都可能让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陷入骗局,更严重的是,可能会磨灭他们参与公益的那份初心。

值得庆幸的是,蒋雨田在捐赠时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智慧,他选择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这一权威公益机构。该基金会在 “中基透明指数 FTI2024” 中持续斩获满分,这一成绩为蒋雨田的 50 万元大额捐赠筑牢了信任根基,有效规避了资金去向不明等风险,也为其他有志于公益的青少年树立了选择正规、透明公益机构的榜样。对透明度的执着追求,正是公益事业公信力的核心所在,也是抵御 “信任危机” 的有力武器。

为了给下一代慈善家铺就一条更加坚实、安全的公益之路,构建一个既能鼓励个体创新,又具备系统化保障的公益生态势在必行。首先,我国应加快完善未成年人捐赠相关的法律法规,清晰界定其行为能力范围,同时细化监护人在未成年人进行大额捐赠时的同意、追认及监督责任。其次,必须强化对公益组织的全方位监管,确保捐赠资金使用透明、高效。像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信息公开方面的努力值得称赞,但整个公益行业都应普遍推行定期向社会公开项目进展和财务报告的机制,让每一笔善款的流向都清晰可查。再者,教育部门与社会组织应紧密携手,开发一套系统的青少年公益素养课程,提升青少年识别 “伪志愿” 陷阱的能力,并为他们提供专业的项目管理、风险防范指导。例如,共青团中央发起的 “伙伴计划”,通过联动公安、网信、民政、高校、红十字会、爱心企业等多方力量,为青少年参与公益搭建了多元化、规范化的平台,提供了涵盖思想引领、文化浸润、美育美心、成长关爱等全维度的服务,这无疑是将个体公益热情融入系统化保障体系的成功实践。

少年公益的光芒,不应仅仅局限于个体的闪耀,而应成为一盏明灯,照亮社会公益机制不断完善的征程。只有当个体纯粹的善意,与健全的法律政策、透明的机构运作、专业的指导支持相互融合、协同发力,才能真正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改变世界的磅礴力量。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技术发展赋予个体的强大能力是社会道德进步的必然趋势,而监管滞后以及既得利益者的阻碍,才是当前公益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我们应全力营造一个安全、规范的环境,让青少年能够将自身的热情转化为持久的社会影响力,共同为那些渴望走出大山的孩子们,勾勒出一个不仅拥有舒适学习环境,更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这不仅是对蒋雨田等少年公益者善举的最好回应,更是我们对未来社会责任的庄重承诺。

(剑盾法律网总编辑部 邹添盛)

[责任编辑:徐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