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吉林社会关注

剑盾法律网:武大医学生飞机救人事件的法治审视

发布时间:2025-07-27 16:07:37 来源:剑盾法律网 浏览:
【字体大小:

近日,武汉大学 2024 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孙毅杰在飞机上救助突发不适乘客的事迹引发广泛关注。在为其勇敢和善良点赞的同时,部分网友也对其作为医学生实施救助行为的合法性与风险性提出质疑。剑盾法律网将从法律视角,深入剖析这一事件背后的法治逻辑。

紧急救助行为的法律定性

7 月 19 日,在武汉飞往新疆的航班上,孙毅杰听到机上广播寻医后,迅速赶到身体不适的乘客身边。面对女生头晕、手脚发麻的症状,他在缺乏专业设备的情况下,凭借所学知识进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病情,并与机组人员协作,为女生提供糖水、吸氧,监测生命体征,直至女生转危为安。从法律层面看,孙毅杰的行为属于典型的紧急救助行为。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这一规定被称为我国的 “好人法” 条款,旨在鼓励公民在紧急情况下对他人施以援手,免除救助者的后顾之忧。在此次事件中,孙毅杰出于自愿救助乘客,即便后续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实际并未发生),依据该条款,他也无需承担民事责任。

此外,对于医学生实施救助是否构成非法行医的疑问,我国法律也有明确界定。非法行医主要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擅自从事医疗活动,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或造成就诊人死亡的行为。而孙毅杰的救助行为,是在紧急情况下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初步判断和基本生命支持,并非从事长期、稳定的医疗执业活动,不构成非法行医。原卫生部《关于对非法行医罪犯罪条件征询意见函的复函》中指出,对病人实施现场急救的不属于非法行医。同时,《执业医师法》虽强调医师需注册执业,但对于急危患者的紧急救治,并未限制实施主体必须是注册医师。孙毅杰作为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紧急救助,是符合法律鼓励的救助行为。

专业知识运用与责任限度

孙毅杰在救助过程中,凭借课堂所学以及在急诊科的见习经验,准确判断女生脉搏细弱、神志涣散等危险信号,并采取了合理的应对措施。他所在学院推行的临床导师制度,让他在入学后就有机会接触临床实践,寒假在急诊科的实习经历,使他对危重状况下的生命体征判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种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是他有勇气和能力在飞机上实施救助的底气。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医学生在紧急救助中的责任限度应以其能力范围为限。孙毅杰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他清楚飞机上可能出现的最严重情况是呼吸心跳骤停,而这种情况超出了他的处理能力范围。他在救助过程中,主要任务是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并持续动态观察。如果救助行为超出其能力范围,导致患者受到不合理的损害,虽然依据 “好人法” 其责任会被减轻,但如果存在重大过失,仍可能需要承担一定责任。所以,孙毅杰在救助时对自身能力的准确判断和行为的合理把控,不仅体现了其专业素养,也符合法律对救助行为的要求。

网络质疑背后的法治思考

武汉大学发文表扬孙毅杰的义举后,部分网友提出质疑,如质疑其年级低、无行医证,担心被讹诈等。这些质疑反映出公众对医疗救助行为的法律认知存在一定偏差,同时也凸显了普及相关法律知识的重要性。一方面,公众需要认识到,在紧急情况下,生命至上,鼓励救助是法律和社会道德的共同导向。法律通过 “好人法” 条款,为救助者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即便救助结果不尽如人意,只要救助者不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就无需承担责任。另一方面,对于医学生等非执业医师在紧急情况下的救助行为,法律给予了认可和支持,不应以是否持有行医证来简单评判其救助行为的合法性。

此次事件也为学校和社会敲响了警钟。学校在宣传此类事迹时,除了弘扬正能量,还应加强对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让公众全面了解事件背后的法律逻辑。同时,社会也应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公众的法律素养,营造鼓励见义勇为、依法救助的良好氛围。在面对类似紧急情况时,让更多人能够放下顾虑,伸出援手,在法治的框架内践行人道主义精神。

剑盾法律网认为,孙毅杰同学在飞机上的救助行为,不仅展现了医者仁心的高尚品质,也为社会传递了正能量。从法律角度看,他的行为完全合法合规,且符合紧急救助的责任限度要求。通过这一事件,我们应进一步强化对紧急救助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与传播,让法治为善良和正义保驾护航,让更多人在他人危难之时能够勇敢地伸出援手。(剑盾法律网总编辑 邹添盛)

责编:邹添盛

  • 顶部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