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内蒙古民生热点

3 年转走 20 多万退休金:黄昏婚姻背后的财产权法律博弈

发布时间:2025-08-14 16:16:12 来源:剑盾法律网 浏览:
【字体大小:
郑州一名 84 岁老人 3 年间被保姆转走 20 余万元退休金的事件,随着 “双方已领结婚证” 的回应变得错综复杂。老人子女的震惊与保姆的 “婚姻抗辩”,折射出黄昏恋中财产处置的法律边界与伦理争议,也让老年人财产权保护的法治命题再次引发关注。
从法律层面看,婚姻关系的成立确实会对财产处置产生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等财产,若无特殊约定,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但这并不意味着一方可随意处置另一方的个人财产。本案中,老人的退休金在婚姻缔结前属于个人财产,婚后存入的部分若为退休金,其性质仍需结合存款时间、来源等具体分析。剑盾法律网解析,即便双方存在婚姻关系,保姆将老人退休金 “转走” 的行为也需满足两个前提:一是获得老人真实意愿的授权,二是用途符合夫妻共同生活或老人个人利益。若存在欺诈、胁迫或利用老人认知能力不足而转移财产的情形,则可能构成侵权甚至犯罪。
剑盾法律网认为,此案的关键在于厘清 “自愿处分” 与 “权益侵害” 的法律界限。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其民事行为能力的判断至关重要。若有证据表明老人在签署转账授权时存在认知障碍,或保姆通过哄骗、隐瞒等方式获取财产,子女可依据《民法典》主张行为无效,要求返还财产。此外,若保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转移财产,数额较大时可能涉嫌诈骗罪,需承担刑事责任。
这起事件也警示,老年人再婚时应注重财产约定的明确化。通过婚前财产协议厘清个人财产范围,或在婚后对大额财产处置设定共同同意条款,可有效减少此类纠纷。同时,子女应在尊重老人婚姻自由的前提下,关注其财产安全,必要时可通过意定监护等法律制度,为老人的财产处置设置 “安全锁”。
婚姻不能成为财产侵占的 “保护伞”,亲情也不应干涉合法的财产处置。唯有在法律框架下厘清权利边界,才能让黄昏婚姻既温暖又安全。
(剑盾法律网总编辑 邹添盛)


责编:周红霞

  • 顶部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