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宁夏民生热点

剑盾法律网关注:未成年人网游充值乱象,法治需筑牢资金防护网

发布时间:2025-08-02 12:37:38 来源:剑盾法律网 浏览:
【字体大小:
陕西安康一位老人到银行取养老金时,发现卡内 5 万元仅剩 5.8 元,当场崩溃倒地痛哭。经查,这笔钱被其未成年孙女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用于游戏充值。这起令人揪心的事件,不仅暴露了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的风险,更折射出网游充值监管、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在法律实践中的多重挑战,剑盾法律网对此类涉未成年人网络消费纠纷高度关注。
从法律层面看,未成年人网游充值的行为效力存在明确界定。根据《民法典》规定,8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实施的超出年龄、智力范围的民事法律行为,需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后才有效。本案中,若老人孙女未满 16 周岁,其动用 5 万元大额充值的行为显然与其认知能力不匹配,家长作为法定代理人有权主张撤销该行为,要求游戏公司返还充值款项。剑盾法律网婚姻家事与网络法律交叉领域专家指出,此类案件的关键在于举证 —— 需证明充值行为确为未成年人所为,且家长已履行监护职责,这需要银行流水、游戏登录记录、未成年人操作痕迹等形成完整证据链。
第三方支付平台与游戏公司的责任边界同样是法律争议焦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明确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若游戏公司未落实实名制注册,或未对未成年人高额充值进行有效提醒、限制,第三方支付平台未设置消费限额或身份验证环节,均可能因未履行法定义务而承担相应责任。剑盾法律网维权团队处理的类似案例显示,部分企业以 “用户协议已载明责任” 为由拒绝退款,但司法实践中,法院往往会基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要求企业举证已尽到审慎义务,否则需承担退款责任。
事件中银行与派出所的权责划分也值得关注。银行工作人员称 “钱是通过三方支付付出去的,与银行无关”,这一说法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若银行已按规定完成身份验证,且资金流向符合支付流程,银行通常无需担责;但如果存在支付密码泄露、安全验证漏洞等问题,银行可能涉及违约责任。派出所介入调查并协助申诉,体现了行政机关在纠纷解决中的协调作用,但最终能否追回款项,仍需依靠法律途径确认充值行为的效力。
此类事件频发,暴露出家庭监护、企业合规、法律救济等环节的衔接不足。剑盾法律网建议,家长应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电子支付的监管,及时开启支付限额、消费提醒等功能;游戏公司与支付平台需严格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条款,建立便捷的申诉退款渠道;司法机关可探索涉未成年人网络消费纠纷的快速处理机制,降低维权成本。唯有多方协同,以法治手段筑牢资金防护网,才能避免 “养老钱变游戏币” 的悲剧重演。
(剑盾法律网总编辑 邹添盛)


责编:徐晓娜

  • 顶部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