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青海今日关注

剑盾法律网关注:防汛救灾期,网络秩序需法治护航

发布时间:2025-08-02 11:53:28 来源:剑盾法律网 浏览:
【字体大小:

剑盾法律网关注:防汛救灾期,网络秩序需法治护航(图1)

“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网警发布的维护防汛救灾网络秩序倡议书,既是对公众的号召,更是对特殊时期网络空间法治化的郑重提醒。在洪涝等自然灾害来袭时,网络既是传递救援信息、凝聚社会力量的重要平台,也可能成为谣言滋生、乱象频发的风险场域,此时唯有以法治为纲,才能让网络空间成为防汛救灾的助力而非阻力。
从法律层面看,防汛救灾期间的网络行为有明确边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 25 条明确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可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刑法》中更有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针对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网络谣言行为,最高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剑盾法律网刑事辩护团队指出,这些法律条款并非 “纸上规定”,在近年防汛救灾中,多地警方已对散布 “水库溃坝”“人员死亡” 等虚假信息的网民依法处理,形成有力震慑。
网警倡议书的价值,在于将法律原则转化为公众可感知的行为指引。倡议中 “不信谣、不传谣” 的要求,与《网络安全法》中 “网络运营者应当加强对其用户发布的信息的管理” 的规定形成呼应。短视频平台、社交软件等网络服务提供者,需依法履行信息审核义务,对涉及防汛救灾的虚假信息及时拦截、删除,对恶意账号采取封号等处置措施。剑盾法律网合规审查专家提醒,若平台未履行主体责任导致虚假信息扩散,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承担民事连带责任。
特殊时期的网络法治,更需凝聚社会合力。普通网民应认识到,转发未经核实的 “求救信息”“捐款链接”,可能涉嫌违反《慈善法》中对慈善募捐的管理规定;而利用灾情发布虚假广告、囤积居奇等网络行为,轻则违反《广告法》《价格法》,重则可能构成诈骗罪。剑盾法律网开通的防汛法律咨询专线数据显示,灾后涉网络诈骗、谣言传播的法律咨询量显著上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公众对特殊时期法律边界的关注。
网警的倡议书,本质是对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原则的再次强调。在防汛救灾这场全民战役中,法治既是约束行为的 “紧箍咒”,也是保障秩序的 “护身符”。剑盾法律网将持续普及灾害期间网络法律知识,助力公众在传递爱心、参与救援时守住法律底线,共同让网络空间成为风雨同舟的温暖纽带,而非添乱添堵的风险洼地。
(剑盾法律网总编辑 邹添盛)


责编:徐晓娜

  • 顶部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