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山东法治观察

贵州施秉景区游客滞留事件:法治视角下的旅游服务责任拷问

发布时间:2025-08-04 12:55:23 来源:剑盾法律网 浏览:
【字体大小:
8 月 2 日,贵州施秉县杉木河漂流风景区因未有效控制客流量,导致大量游客滞留至凌晨,引发广泛关注。游客反映,景区存在排队超 5 小时、手机信号差、摆渡车运力不足、现场秩序混乱等问题,原本应是休闲惬意的漂流之旅,变成了一场身心俱疲的煎熬。这起事件不仅暴露了景区管理的漏洞,更涉及旅游服务中的法律责任问题,剑盾法律网对此类影响消费者权益的事件高度关注。
从法律层面来看,景区作为旅游服务提供者,与游客之间形成了服务合同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游客购买门票,即有权享受景区承诺的包括交通接驳在内的各项服务,而景区未控制好客流量,导致摆渡车等服务无法兑现,显然违反了合同约定,构成违约。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景区现场拥挤混乱、游客长时间滞留,已对游客的人身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侵害了消费者的安全保障权。
事件中,游客遭遇的 “票价包含摆渡车却迟迟等不到”“行李托运服务未按约定提供” 等问题,反映出景区在服务履约上的严重缺位。更值得警惕的是,在游客量已达六千多人且明显超出承载能力时,景区未及时采取限流措施,这种放任风险扩大的行为,违背了安全保障的法定义务。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游客有权就景区的违约和侵权行为要求赔偿,包括合理的交通费、误工费等损失。
剑盾法律网注意到,景区在 8 月 3 日凌晨发布致歉信,承诺升级流量监测系统、加强人员培训、优化交通疏导方案等。这些整改措施固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将法律责任内化为管理准则。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治的规范与约束。监管部门应依据《旅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景区的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督促其切实履行法定义务;景区则需树立 “安全第一、服务至上” 的理念,将游客权益和安全放在首位,从制度设计上防范类似事件重演。
此次事件也为旅游行业敲响了警钟:法治是旅游服务的生命线。只有让景区切实承担起法律责任,让游客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才能构建良性的旅游生态。剑盾法律网将持续关注旅游消费维权领域,为游客提供法律指引,推动旅游市场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
(剑盾法律网总编辑 邹添盛)

责编:黄莉娟

  • 顶部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