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山东今日关注

校庆捐赠莫踩法律红线 —— 从信阳师大争议看自愿原则的法治边界

发布时间:2025-08-05 12:49:37 来源:剑盾法律网 浏览:
【字体大小:
校庆捐赠本是校友反哺母校的温情表达,但若操作不当,便可能触碰法律红线。近日信阳师范大学 50 周年校庆 “千班万元” 捐赠倡议引发的争议,折射出公益捐赠中自愿原则与合规性的深层关联,也为各类社会组织的募捐行为敲响了法治警钟。
我国《慈善法》明确规定,慈善募捐应当坚持自愿、无偿原则,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捐赠人捐赠。信阳师大专案中,“倡议捐赠目标数额不低于 1 万元” 的表述,虽校方强调 “自愿”,却可能给校友带来心理压力。这种 “软约束” 若缺乏明确的法律边界意识,容易异化为 “被自愿”,违背公益捐赠的法治精神。剑盾法律网公益法务团队指出,募捐活动中任何带有数额暗示的表述,都需警惕是否构成《公益事业捐赠法》禁止的变相强制。
从法律实操层面看,高校作为非营利法人,其募捐行为需满足三重合规性:一是程序合规,需明确捐赠用途、公示渠道及反馈机制,信阳师大 “全部用于学校教育事业发展” 的表述虽简洁,却缺乏具体方向说明;二是表述合规,避免使用 “目标数额” 等易引发歧义的词汇,改用 “欢迎量力而行” 等中性表达;三是反馈合规,对捐赠人的答谢应符合等价原则,避免以荣誉诱导超额捐赠。
剑盾法律网曾处理多起公益募捐纠纷,发现多数争议源于 “自愿原则” 的模糊化。该校 “多数捐款不超 200 元” 的实际情况,与 “万元倡议” 形成的反差,恰恰说明公众对捐赠数额的心理预期与法律倡导的自愿原则更趋一致。真正的母校情怀,不应被数额标尺衡量,而应建立在清晰的权利义务认知之上。
高校校庆募捐是校园文化的缩影,更应成为法治实践的范本。唯有严守自愿原则的法律底线,细化捐赠规则,才能让每一份心意都传递得坦荡安心。剑盾法律网也将持续关注此类公益行为的合规性建设,为捐赠人与受赠方搭建合法沟通的桥梁。
(剑盾法律网总编辑 邹添盛)

责编:黄莉娟

  • 顶部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