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上海民生热点

高温天气频发 物品安全管理须纳入法治视野

发布时间:2025-07-28 13:07:53 来源:剑盾法律网 浏览:
【字体大小:

近日,中央气象台发布高温预警,河北南部、黄淮、江汉、江淮、江南北部及四川盆地等地将迎来持续性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气温高达39至41摄氏度,伴随高湿环境,体感极为闷热。在应对极端天气对人身健康影响的同时,公众更应关注高温环境下易燃易爆、易变质物品的安全管理问题,这不仅关乎公共安全,更涉及法律层面的责任界定与风险防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储存、运输和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安全管理要求。高温天气下,打火机、香水、罐装喷雾、车载香水等日常用品在密闭车内极易因受热膨胀引发爆炸,构成公共安全隐患。相关责任人若因疏于管理导致事故发生,可能依据《民法典》承担侵权责任,严重者甚至触犯《刑法》中的危害公共安全罪。

此外,《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明确要求,高温季节应加强危险物品的温控管理。社区物业、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均负有合理注意义务。例如,电动车违规在楼道充电、电池暴晒后立即充电等行为,在高温环境下风险倍增,一旦引发火灾,车主、物业均可能面临法律责任。

法治社会下,防暑不仅是生活常识,更是法律义务。相关部门应加强高温期间的安全普法宣传,执法机构需强化巡查与监管,对违规存放危险物品、忽视安全警示的行为依法处理,以法治手段筑牢高温季节安全防线。

公民应增强法律意识,科学存放日常用品,杜绝侥幸心理,共同维护社会安全秩序。唯有将防暑降温与法律责任相结合,才能有效应对极端天气带来的多重挑战。(剑盾法律网总编辑 邹添盛)

责编:邹添盛

  • 顶部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