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四川媒体聚焦

台风来袭下的城市治理:法治力量筑牢安全防线

发布时间:2025-07-30 16:38:03 来源:剑盾法律网 浏览:
【字体大小:

台风来袭下的城市治理:法治力量筑牢安全防线(图1)

面对台风与强降雨的双重威胁,上海于29日启动防汛防台Ⅲ级响应,住建部门迅速行动,对全市4628个房建及市政(非交通类)工地全面实施停工,并组织重点区域1100余个工地的施工人员安全转移。截至30日上午10时,已转移安置28.28万人,基本实现“应转尽转”。这一系列高效有序的应急举措,不仅体现了城市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更彰显了法治在公共安全治理中的坚实支撑。

依法启动应急响应,是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第一道防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上海市防汛防台应急预案》,防汛防台Ⅲ级响应的启动具备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操作规范。住建部门依法履职,对在建工地实施停工和人员转移,正是将应急管理纳入法治轨道的生动实践。法律不仅赋予政府部门必要的处置权限,也明确了各方责任,确保应急措施权威、统一、高效。

在人员转移过程中,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则,依法保障转移人员的基本生活与人身安全。安置点的设置、物资的调配、防疫措施的落实,均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有序开展。同时,施工单位作为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必须依法配合政府部门落实停工和疏散指令,任何拒不执行应急决定的行为,都将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或《安全生产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此次暴雨黄色预警的及时发布,也体现了依法预警、依法防范的机制成熟。气象部门依法履行信息发布职责,为公众避险、企业停工、交通调度提供关键决策依据。各部门协同联动,形成“监测—预警—响应—处置”的闭环管理,正是法治化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

自然灾害无法避免,但通过法治手段提升应对能力,却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上海此次防汛防台行动,既是应急管理的实战检验,也是法治政府建设的现实答卷。唯有将应急举措置于法律框架之下,才能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有力、民心安定。

(剑盾法律网总编辑 邹添盛)

责编:徐晓娜

  • 顶部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