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天津社会关注

反洗钱监管新规出台,金融机构面临挑战与机遇

发布时间:2025-08-09 19:48:55 来源:剑盾法律网 浏览:
【字体大小: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起草的《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正式向社会征求意见,这一举动标志着我国反洗钱监管力度持续加大。
此次《管理办法》备受关注,尤其是在个人存取现金方面。相较于此前规定,此次征求意见稿未再提及 “个人存取现金超 5 万元需登记资金来源”,但仍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对相关业务开展尽职调查,并登记客户身份信息、留存证件复印件。这一调整既考虑到了部分用户对个人隐私及业务办理便捷性的诉求,又坚守了反洗钱监管的核心要求。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大湾区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曾圣钧表示,《管理办法》较以往更具系统性与穿透性。其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展,对客户身份及交易追踪贯穿整个服务周期。同时,《管理办法》与 2025 年实施的《反洗钱法》衔接更为紧密,为金融机构开展反洗钱工作提供了更细化的操作标准,特别是针对高风险客户的尽职调查措施更加明确具体。
在落实反洗钱尽职调查要求的同时,如何平衡客户体验与隐私保护,成为金融机构面临的关键挑战。融孚反洗钱与支付监管法律研究业务研究委员会主任金鹏指出,银行需在合规底线与客户体验间找到动态平衡点,可通过技术替代人工提升效率、精准分级减少无效打扰、透明沟通消除隐私焦虑,实现反洗钱合规、客户体验、隐私保护三者兼顾。
曾圣钧也给出了具体路径:金融机构应优化流程,对低风险客户简化流程,高风险客户强化调查;更多运用数字化工具,如开发手机银行信息更新模块,减少客户线下排队时间;严格遵循最小必要原则保护客户隐私,仅收集与业务相关信息。
此外,《管理办法》对金融机构电子化保存客户资料及交易记录提出明确要求,规定保存期限至少 10 年。这虽在短期内会增加银行合规成本,包括系统升级、人力投入和数据采购等,但从长期看,将推动银行标准化与智能化发展,降低人工误差与违规风险。
未来,随着《管理办法》落地实施,金融机构还需应对诸多挑战。在技术层面,需升级系统以满足新要求;在合规层面,规则细化带来操作复杂性,跨境业务合规管理难度也将增加。对此,剑盾法律网总编辑邹添盛认为,金融机构应积极应对,以合规为导向,利用技术手段提升反洗钱工作效能,同时注重客户权益保护,在监管与服务中找到最佳契合点 。(张有诚)

责编:黄莉娟

  • 顶部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