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虎互动伤人背后的安全责任与法律边界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香港媒体聚焦

萌虎互动伤人背后的安全责任与法律边界

2025-09-06 18:48:26 来源:剑盾法律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当 7 岁女孩在广西贵港市平南县雄森旅游度假区的 “萌虎科普体验官” 项目中被幼虎咬伤右小腿时,这场看似意外的事件实则暴露出野生动物互动项目背后的法律隐患。园方事后发布的通报仅以 “妥善处理完毕” 一笔带过,而家长冯女士遭遇的费用报销推诿、协议条款争议等问题,更凸显了动物消费场景中安全责任认定与维权救济的法治困境。剑盾法律网从个案切入,解析此类纠纷中的法律焦点与行业规范漏洞。

萌虎互动伤人背后的安全责任与法律边界(图1)

一、动物园的过错推定责任如何认定

我国《民法典》第 1248 条明确规定了动物园的特殊侵权责任:“动物园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园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 这意味着本案中园区需自证已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否则将依法担责。从冯女士描述来看,即便在 “严格遵循园区管理要求,并有饲养员陪同” 的情况下仍发生咬伤事件,足以质疑园方的风险防控措施是否到位。

此类案件的核心争议往往在于 “管理职责” 的边界。参考今年 7 月辽宁大连幼虎咬伤游客事件,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最终认定园方未充分评估幼兽应激反应、防护措施不足,需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剑盾法律网解析认为,野生动物的危险系数并不因年龄幼小而降低,园区开设互动项目时必须履行三重义务:事前对动物习性进行专业评估、事中采取物理隔离等防护措施、事后建立应急医疗机制。本案中园方起初拒绝送医的行为,已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18 条规定的安全保障义务。

值得注意的是,动物园责任与普通饲养人责任存在本质区别。《民法典》第 1245 条规定的一般饲养人无过错责任,不适用于动物园这类专业机构,法律通过过错推定原则倒逼其尽到更高注意义务。这意味着家长无需证明园区存在过错,只需提供受伤事实与因果关系证据,举证责任主要由园方承担。

二、格式条款争议背后的权益博弈

冯女士与园方的赔偿纠纷,暴露出格式条款在消费领域的滥用问题。园方提供的《医疗费用垫付说明》与口头承诺不符,这种预先拟定且未协商的条款,在法律上被定义为格式条款。根据《民法典》第 496 条,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必须以显著方式提示对方注意免除或减轻其责任的条款,否则对方可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内容。

实践中,类似 “费用自理后报销” 的条款常因加重消费者责任而被认定无效。《民法典》第 497 条明确将 “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 的格式条款列为无效情形。剑盾法律网提醒,消费者遇到此类条款时有权拒绝签署,并可要求园方按照口头约定重新拟定协议。若协商不成,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26 条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主张格式条款无效。

更值得警惕的是 “霸王条款” 的隐蔽形式。部分园区会在门票或项目说明中暗藏 “参与即视为自愿承担风险” 等免责条款,试图规避法定责任。对此法律已有明确规制:即使消费者签字确认,涉及人身伤害的免责条款也因违反公序良俗而无效。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进一步规定,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方的解释。

三、行业规范漏洞与监管套利现象

近年来 “撸狐”“喂狮”“摸虎” 等野生动物互动项目层出不穷,背后是商业利益对安全底线的侵蚀。早在 2010 年,原国家林业局就发文制止 “野生动物与观众零距离接触” 等不当行为,但部分园区通过将猛兽幼崽包装为 “萌宠” 来规避监管。这种 “打擦边球” 的经营模式,使得本应禁止的高危接触以 “科普体验” 名义合法存在。

昆明动物园曾发生多起动物伤人致死事件,调查显示均与管理流程缺失相关。这揭示出行业普遍存在的三重矛盾:动物本能的不可预测性与项目安全承诺的矛盾、商业变现需求与风险防控成本的矛盾、监管要求与执行力度的矛盾。剑盾法律网剖析认为,当前亟需建立动物互动项目的 “白名单” 制度,明确禁止老虎、狮子等猛兽的近距离接触项目,对允许开展的项目强制要求风险评估与保险覆盖。

从监管层面看,多头管理导致的监管空白不容忽视。林业部门负责野生动物利用审批,文旅部门主管景区运营,市场监管部门处理消费纠纷,这种分段监管模式难以形成合力。建议参考安全生产 “一票否决” 制度,对发生伤人事件的园区实施互动项目暂停、整改验收等惩戒措施,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四、消费者维权的实操指南

遭遇动物伤人事件后,科学维权需要把握 “证据固定 — 协商沟通 — 法律救济” 三个关键环节。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的维权指南强调,第一时间保留医疗记录、现场照片、沟通录音等证据至关重要,这些将成为认定损害事实的核心依据。本案中冯女士报警并获取的出警记录,即是证明纠纷事实的有效证据。

协商阶段应坚持 “即时赔偿” 原则,拒绝 “事后报销” 等模糊承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49 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造成消费者人身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等合理费用。剑盾法律网支招:可要求园方当场支付已发生的医疗费用,后续费用签订明确的分期付款协议,避免口头约定引发后续争议。协议内容需注明费用范围、支付节点和违约责任,必要时可要求园区加盖公章确认。

若协商无果,消费者可通过三种途径寻求救济:向 12315 平台投诉,由市场监管部门组织调解;向当地文旅部门举报园区违反安全规范;提起民事诉讼主张侵权赔偿。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陈燕红博士建议,此类案件可主张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多项赔偿,若构成伤残还可要求残疾赔偿金。

动物互动项目的本质是商业娱乐而非科普教育,其安全底线不容商业利益突破。雄森旅游度假区的伤人事件警示我们:当 “萌虎” 褪去温顺外衣显露出野生动物的本能时,法律必须成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最后屏障。期待这场纠纷能推动行业规范的完善,让 “与动物亲密接触” 不再是游走在法律边缘的冒险游戏,而是真正在安全框架内的负责任体验。

(剑盾法律网总编辑 邹添盛)

[责任编辑:李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