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西藏法治观察

从陕西公安“百千工程”看警务智能化的“触角延伸”

发布时间:2025-07-08 16:59:55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浏览:
【字体大小:

孙立昊洋

2024年2月,陕西省探索派出所提档升级“百千工程”,即在全省建成100个全面实现“建设标准化、责任清单化、发展智慧化”的派出所,引领带动其他1000余个派出所提档升级。

截至目前,“百千工程”实施一年有余,陕西治安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在得到“人工智能”加持后尤显稳固,全面提升主动警务、预防警务效能的预期目标正逐步实现。

“百千工程”不是一项暂时性、临时性工作,而是一项宏大的警务革新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校正、创新更进,通过让派出所达到“三化”之效果,以促推公安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提质增效。

其中,“建设标准化”似基底保稳、“责任清单化”如框架拓宽、“发展智慧化”则决定此座大厦的最终高度。三者各有维度,但一脉相承,密不可分、环环紧扣、有序统一,协同推进着“百千工程”加速建设,让更多百姓在新时代人民警察竭心护守的穹宇之下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发展智慧化”关键在“智”、落脚于“变”,陕西公安在推进“百千工程”过程中尽有所见。构建应用社区警务平台,统筹推动“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改革,以系统嵌合、链路耦合、数据融合、界面聚合赋能基层实战应用,各地自主创新完善高频场景应用模型,陕西公安工作努力实现着从“汗水”“脚板”向智慧、智能的转变。简言之,就是要达到一个以现代科技驱动警务工作转型升级的目标,让“眼”与“脑”贯通相连,不仅能“看”、还要会“想”,既能“察言”、还会“观色”,有自己的思想、能主动地思考,这才是最令违法犯罪分子感到害怕的,强大震慑自是应运而生。

事实述理、案例显效。“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宝鸡公安建设的“视觉超算警务平台”,利用AI算法赋能预防警务,实现区域入侵、人群聚集、打架斗殴等6种高频场景的智能识别预警;榆林公安通过“视觉识别+AI算法+大数据”技术方案,研发形成“防坠桥”“拉车门”等多个风险预警模型。陕西基层公安机关依靠强大数据融合、分析研判、指挥调度等功能,积极致力于做到对辖区治安状况的全要素掌控、对警力安排的科学调度、对突发事件的高效妥处,在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稳定方面呈现出显著的实战效能。

此外,从“智”变推“效”变的深层逻辑中亦可看到主动警务、预防警务不断强化的缘由所在。当前,科技迅猛发展,大数据、AI、算法等信息技术日趋精进,但万物兼具两面性,数智化时代下的新型、隐蔽、专业的违法犯罪活动也随之层出。近年来,特别是在电信诈骗等“线上”领域,不法分子通过利用智能科技手段侵害人民群众财产权益的行为一度成风。对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和惩治,如何实质性提升力度、精度、广度,不被“牵着走”“带着跑”,警务与智能必须加速且深度融合,而比观非法行径裹挟下的科技发展水平,“同步”只是基本要求,“超越”才能真正地变防御为进攻、化被动为主动。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驭势者独步天下”,无论是新型警务模式机制的顶层建构,还是多元化数智治理的有序推进,抑或“百千工程”中治安防控的“触角延伸”,目标指向均是希望通过激活智能科技“引擎”来更好、更全面地为基层社会治理助力赋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以技术介入、源头预警、系统防范不断强化违法犯罪惩治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面对新形势、踏步新征程,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在创新发展中不断提升跃进,更加协同高效的警务运行生态系统新模式在加快形成,我们终将愈发清晰地看到在平安建设的宏伟画卷中闪耀着的科技之墨、在最美“枫”警线中映射出的智能之彩。(作者系法制日报社陕西记者站记者)


责编:张俊涵

  • 顶部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