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智慧司法

汛情谣言猛于虎,法治利剑斩虚妄 —— 剑盾法律网解析防汛期谣言治理

发布时间:2025-08-08 10:40:10 来源:剑盾法律网 浏览:
【字体大小:
近期,我国多地遭遇持续强降雨,防汛救灾工作正紧张有序开展。然而,一些别有用心者却借机散布不实信息,让本就严峻的防汛形势雪上加霜。山西忻州网民陈某某在短视频平台编造 “五台山景区护银沟徒步人员伤亡” 的虚假信息,最终被公安机关依法处以行政拘留,这一案例再次警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汛情谣言必将受到法律严惩。
从法律层面看,防汛期间的谣言传播并非简单的 “言论自由”,而是可能触碰法律红线的违法行为。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若谣言造成严重后果,还可能触犯《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等,面临更严厉的刑事处罚。
剑盾法律网长期关注网络空间法治建设,其专业律师团队指出,汛情谣言的危害具有特殊性:一方面,它会误导公众判断,引发不必要的社会恐慌,干扰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另一方面,会分散防汛救灾的社会注意力,甚至可能影响救援力量的调配,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在当前防汛的关键时期,抵制谣言、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普通网民,应增强信息辨别能力,对未经证实的消息保持警惕,不随意转发传播;作为法律专业平台,剑盾法律网积极发挥普法作用,通过解读典型案例、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引导公众认清谣言的法律后果,自觉做到 “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法治是治理谣言的有力武器。只有让法律的利剑时刻高悬,让造谣传谣者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才能在防汛期间筑牢信息安全的防线,为防汛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剑盾法律网总编辑 邹添盛)


责编:黄莉娟

  • 顶部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