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法治观察

人工智能法治化进程加速:百度多项AI成果亮相WAIC背后的法律图景

发布时间:2025-07-26 15:29:11 来源:剑盾法律网 浏览:
【字体大小:

       7月26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盛大开幕。作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盛会,本届大会不仅集中展示了全球前沿AI技术,更成为观察我国人工智能法治建设进程的重要窗口。百度多项核心技术与产品入选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成果展,涵盖自动驾驶、深度学习平台、大模型、数字人等多个关键领域,引发业界广泛关注。在技术创新高歌猛进的同时,其背后所涉及的数据安全、知识产权、算法合规与责任认定等法律议题,正日益成为推动AI产业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石。
       

       此次百度展出的“萝卜快跑”自动驾驶服务,不仅作为大会接驳车提供现场体验,更已在全球范围内完成超1100万次出行服务,并与Uber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将数千辆无人驾驶车辆接入全球出行网络。这一规模化落地的背后,是复杂而严密的法律适配体系在支撑。根据我国《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及相关地方立法,自动驾驶车辆上路必须满足严格的测试备案、安全监管与事故责任划分机制。特别是在跨境运营场景下,涉及不同国家的交通法规、数据跨境传输规则以及保险责任认定等问题,亟需建立统一的国际法律协调框架。百度的全球化布局,客观上推动了相关立法的前瞻性研究与制度对接。

       在基础技术层面,百度飞桨作为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开源深度学习平台,已服务67万家企业,开发者数量突破2185万。平台的广泛使用带来了显著的产业赋能效应,同时也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开源不等于无权,飞桨遵循特定的开源协议(如Apache 2.0),明确界定了代码使用、修改与分发的法律边界。企业在基于飞桨开发商业模型时,必须遵守相应的合规义务,避免因代码侵权或协议违约引发法律纠纷。此外,平台上累计创建的110万个模型中,部分可能涉及敏感行业应用,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确保模型训练数据来源合法、用途合规,已成为监管关注的重点。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百度慧播星发布的新一代数字人技术NOVA,实现了以罗永浩数字人为样本的“超头主播”能力复刻,并计划于10月向全行业开放。该技术一旦普及,将极大降低直播带货的门槛,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法律挑战。首先,数字人形象是否构成对真人肖像权、声音权的侵犯?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肖像权。若未经授权使用他人形象训练数字人模型,可能构成民事侵权甚至刑事责任。其次,当普通用户通过NOVA技术生成“类头部主播”进行带货时,其营销内容的真实性、广告合规性如何监管?是否应纳入《电子商务法》《广告法》的规制范围?这些问题亟需立法明确技术应用的合法边界。

       与此同时,百度智能云自研的3万卡级超大规模计算集群,标志着我国在AI算力基础设施领域的重大突破。该集群支持千亿参数大模型训练与千家企业并发精调,其运行依赖于百舸AI异构计算平台的高效调度。然而,算力资源的集中化也带来了新的法律风险:多租户环境下的数据隔离是否充分?是否存在模型反向推演导致训练数据泄露的可能?依据《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云服务商需履行数据分类分级、安全评估与出境合规等法定义务。百度作为平台提供者,必须构建完善的合规管理体系,防范系统性法律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文心大模型系列已有多款模型完成开源,且在IDC评估中斩获多项满分。大模型开源虽有助于技术普惠,但若缺乏配套的法律指引,可能被用于生成虚假信息、实施网络诈骗或规避内容审查。因此,国家网信办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提供者应承担内容安全主体责任,建立训练数据合法来源证明机制,并对输出内容进行有效过滤。百度在推进技术开放的同时,也需同步完善内部合规审查流程,确保技术发展不逾法律红线。

       综上所述,百度在WAIC上展示的AI全栈自研能力,不仅是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我国人工智能法治实践不断深化的缩影。从自动驾驶的责任界定,到数字人的权利保护;从开源平台的知识产权管理,到大模型的内容安全治理,每一项技术创新都在呼唤更加精准、前瞻的法律制度供给。未来,唯有坚持“技术发展与法治建设同步推进”,才能真正实现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安全、可信发展,为数字中国建设筑牢法治根基。


责编:邹添盛

  • 顶部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