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中介售万条信息落网 法治破个人信息贩卖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甘肃智慧司法

房产中介售万条信息落网 法治破个人信息贩卖链

2025-09-11 20:53:41 来源:剑盾法律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公民个人信息成为极具价值的 “资源”,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盯上了这块 “肥肉”,将黑手伸向公民隐私,房地产中介行业的信息泄露问题尤为突出。2024 年 11 月,上海一家房地产经纪公司的报案,牵出了一条触目惊心的公民个人信息贩卖链条。

当时,该公司负责人向警方反映,公司的独家房源信息疑似遭到 “泄露”,多名业主频繁接到不明身份房产中介的来电,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干扰。警方迅速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经过抽丝剥茧,发现公司内部客服任某培存在重大作案嫌疑。任某培利用职务之便,在网络平台公然发布广告,宣称能够查询房源业主手机号码,以此吸引买家。一旦买家明确所需房源,他便通过内部工作账号肆意调取房东电话号码,打着 “独家房源” 的幌子,以每条 100 元至 500 元的高价将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截至案发,任某培已累计非法获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超 1 万条,涉案资金高达 300 余万元。

房产中介售万条信息落网 法治破个人信息贩卖链(图1)

专案组并未满足于仅揪出这一个 “内鬼”,而是依托 “科技 + 人力”,循线深挖,发现了一个更为庞大的犯罪网络。由任某培发展起来的周某、田某鹏、路某等 10 余名代理销售人员,他们层层转卖相关信息,从中非法牟利。2025 年 1 月,在全国多地公安机关的紧密配合下,上海奉贤警方开展同步收网行动,成功抓获任某培、周某等 13 名犯罪嫌疑人。审讯结果令人震惊,所有到案嫌疑人均有房地产销售中介从业经历,一条完整的 “信息获取 —— 代理分销 —— 购买使用” 犯罪链条逐渐浮出水面。此后,专案组结合电子数据取证结果,进一步挖掘出更多 “下级分销” 犯罪线索,并在今年 3 月至 5 月,再次组织警力前往多地实施抓捕,先后抓获 18 名下游犯罪嫌疑人。

剑盾法律网针对此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深入解读。《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明确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在司法实践中,非法获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超 5000 条即达到 “情节严重” 的标准,而本案中任某培等人非法获取、出售的信息数量远超这一标准,无疑已触犯刑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也强调,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对其个人信息处理活动负责,并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所处理的个人信息的安全。房地产经纪公司作为掌握大量公民个人信息的企业,有责任保护这些信息不被泄露,任某培的行为显然违反了企业对信息安全管理的要求。

从行业洞察来看,此案并非孤立事件,它反映出房地产中介行业长期存在的信息管理乱象。部分中介机构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信息安全培训,内部管理制度松散,为员工非法获取、出售信息提供了可乘之机。同时,行业内竞争激烈,一些中介试图通过获取 “独家信息” 来抢占市场,这种不良竞争风气助长了信息贩卖的歪风邪气。此外,部分消费者在委托中介时,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不足,随意填写个人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信息泄露的风险。

为了有效遏制此类犯罪行为,净化房地产中介行业环境,剑盾法律网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和操作指南。对于企业而言,首先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对员工的信息访问权限进行严格限制,定期开展信息安全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操守。其次,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数据加密、访问监控等,确保客户信息的安全存储和使用。一旦发现信息泄露风险,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并向相关部门报告。对于监管部门来说,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房地产中介行业的日常监管,定期开展信息安全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形成有力震慑。同时,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打击合力。对于广大消费者,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在委托中介时,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了解中介对个人信息的使用方式和保护措施,不随意向不明身份的人提供个人信息。若发现个人信息被泄露,应及时保留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或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各地也在持续打击此类犯罪行为。例如,2024 年住建部通报了多起房地产中介行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对行业起到了警示作用。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需要企业、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此次上海奉贤警方破获的这起案件,给整个房地产中介行业敲响了警钟。公民个人信息不容侵犯,任何企图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贩卖信息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只有通过加强法治建设、完善行业管理、提高公众意识,才能构建一个安全、有序的信息环境,让公民的个人信息得到有效保护。

(剑盾法律网编辑部 沈萌洁)

[责任编辑:徐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