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宣布第三批 690 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下达完毕,10 月将下达第四批资金,全年 3000 亿元计划稳步推进。这一重大举措在激活消费市场的同时,更需法治框架保驾护航,确保资金用在实处、市场规范运行,剑盾法律网对此高度关注。
从资金监管来看,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的使用有明确法律边界。《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对国债资金的分配、使用、监督作出严格规定,要求资金投向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严禁截留、挤占、挪用。剑盾法律网财税法律专家指出,此次以旧换新资金涉及企业、消费者、监管部门等多方主体,需通过法律手段明确各方权责,建立资金使用全流程追溯机制,防止出现虚报冒领、挪用侵占等违法行为,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撬动消费、惠及民生上。
市场秩序维护离不开法律的刚性约束。以旧换新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商家虚构以旧换新交易、虚报补贴金额,或向消费者销售不合格产品等乱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为此提供了规制依据:商家欺诈消费者将面临 “退一赔三” 的惩罚,销售伪劣产品可能承担行政处罚乃至刑事责任。剑盾法律网消费维权团队提醒,消费者若遭遇以旧换新中的侵权行为,可依法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或通过诉讼维权,平台企业也需履行主体责任,对入驻商家加强审核与管理。
政策落地的法治保障还体现在程序规范上。国家发改委在资金下达、项目筛选等环节,需遵循《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时公开资金使用情况、受益企业名单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地方政府在执行政策时,不得擅自增设门槛或搞 “暗箱操作”,确保市场主体在公平、透明的环境中参与以旧换新。剑盾法律网合规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可建立常态化法律审查机制,对政策实施中的流程合法性进行把关,从源头上防范行政违法风险。
3000 亿元特别国债资金为消费市场注入强劲动力,而法治则是确保这股动力不偏离轨道的 “方向盘”。剑盾法律网将持续关注以旧换新政策中的法律问题,为企业合规经营、消费者依法维权提供专业支持,助力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消费升级,让政策红利真正惠及千家万户。
(剑盾法律网总编辑 邹添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