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今日关注

北京推共享充电宝自律公约,九项措施护消费者权益

发布时间:2025-08-20 19:32:40 来源:剑盾法律网 浏览:
【字体:

8 月 20 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官网发布消息,正式推出《北京共享充电宝行业自律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围绕收费计价、借出归还、服务保障等核心痛点,提出九项具体措施,旨在规范行业乱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此举引发社会关注,剑盾法律网从法律层面解析《公约》的合规价值、对行业的约束意义及消费者的权益边界。

北京推共享充电宝自律公约,九项措施护消费者权益(图1)

一、《公约》核心内容:直击行业三大痛点,明确服务标准

《公约》聚焦消费者反映最集中的 “收费不透明”“归还难”“服务差” 三大问题,制定针对性措施:

在收费计价透明化方面,要求企业在租借页面醒目位置公示收费规则,避免 “隐性收费”;明确计时单位不超过 15 分钟,第一个计时单位满 5 分钟收取费用,第二个计时单位起 “不满不计费”—— 这一规定直指此前 “1 小时起计”“不足 1 小时按 1 小时收费” 的不合理计费模式,大幅降低消费者不必要支出。

在借出归还便利化层面,《公约》要求充电宝出借时保持高电量并告知剩余电量百分比,避免消费者租借到 “虚电设备”;同时要求机柜保证足够空位,解决 “借得到、还不了” 的困境。针对 “归还难” 的极端情况,明确 “因网点少、机柜满位难归还时,企业核实后暂停计费”,从制度上减少消费者因客观条件导致的 “天价充电费” 纠纷。

在责任划分清晰化上,《公约》规定 “因产品自身问题或不可抗力导致无法归还的,免除本次费用”,明确企业需承担设备故障、突发状况下的责任,避免此前企业以 “非我方原因” 为由拒绝免责的推诿行为。

二、法律解读:自律公约与法律规定的衔接与补充

剑盾法律网指出,《公约》虽属行业自律文件,但其内容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价格法》等法律规定高度契合,既是对法律原则的细化,也为行业合规提供了可操作标准:

从消费者权益保护角度看,《公约》中的 “收费公示”“电量告知” 等措施,是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的具体落实。此前部分共享充电宝企业隐瞒 “封顶价”“异地还机加价” 等规则,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公约》的出台可有效遏制此类行为。

从价格合规层面,《公约》明确计时单位与计费规则,符合《价格法》第十三条 “经营者销售、收购商品和提供服务,应当按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明码标价” 的要求。剑盾法律网分析,若企业违反《公约》未公示收费规则或不合理计费,消费者可依据《价格法》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主张退还多收费用;若存在欺诈行为,还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主张 “退一赔三”。

值得注意的是,《公约》虽不具备法律效力,但对行业企业具有较强约束力 —— 北京市消协可通过 “公示违规企业”“联合监管部门检查” 等方式推动落实,若企业长期违反《公约》,不仅会失去消费者信任,还可能因违反法律规定面临行政处罚,形成 “自律 + 法律” 的双重约束。

三、消费者提示:如何利用《公约》维护自身权益?

针对《公约》落地后的消费者维权,剑盾法律网支招:

事前核查,留存证据:租借共享充电宝前,仔细查看页面公示的收费规则(如单价、封顶价、异地还机费用),截图保存;借出时确认设备剩余电量(可拍摄电量显示界面),若发现电量不足或未告知电量,可拒绝租借并向企业投诉。

遇 “归还难”,及时取证沟通:若因机柜满位、网点少无法归还,立即拍摄机柜空位情况、定位信息,联系企业客服要求暂停计费;若企业拒绝,可向北京市消协或 12315 热线投诉,提交证据主张权益。

设备故障,明确责任索赔:若因充电宝自身故障(如无法充电、漏电)或不可抗力(如机柜系统崩溃)导致无法使用或归还,要求企业依据《公约》免除费用;若企业拖延处理,可凭沟通记录、故障设备照片等证据,通过投诉或诉讼主张赔偿(如因设备故障导致手机损坏的维修费)。

关注公约落实,监督企业履约:消费者可定期关注北京市消协发布的共享充电宝行业履约情况,若发现某企业多次违反《公约》,可选择抵制该品牌,同时向消协反馈,推动行业整体规范。

四、行业影响:自律公约为共享经济合规提供范本

剑盾法律网强调,《公约》的推出不仅对共享充电宝行业意义重大,也为其他共享经济领域(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的合规发展提供了参考:

对共享充电宝企业而言,《公约》并非 “束缚”,而是 “规范发展的契机”。企业若能严格落实《公约》,可提升消费者信任度,减少纠纷;反之,若忽视《公约》要求,仍坚持 “粗放式经营”,终将被市场淘汰,甚至面临法律追责。

对监管部门而言,《公约》可作为后续监管的重要参考 —— 市场监管部门可结合《公约》内容,开展共享充电宝行业专项检查,对未公示收费规则、不合理计费、拒绝免责等行为依法处罚,形成 “消协推动 + 企业自律 + 监管兜底” 的治理模式。

目前,《公约》已正式推出,后续落地效果需关注企业履约情况与消费者反馈。剑盾法律网呼吁,共享经济行业需以《公约》为起点,进一步完善服务标准与责任机制,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消费者也应增强维权意识,善用《公约》与法律武器,共同推动共享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剑盾法律网总编辑 邹添盛)


责编:李锦林

  • 顶部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