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辽宁智慧司法

老凤祥金饰被冲事件:拾金不还或涉刑事犯罪

发布时间:2025-07-28 13:00:55 来源:剑盾法律网 浏览:
【字体大小:

老凤祥金饰被冲事件:拾金不还或涉刑事犯罪(图1)

       近日,某地老凤祥门店因突发暴雨导致店内上千万黄金饰品被洪水冲走,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事发后,有市民携带金属探测仪前往现场“寻宝”,部分金饰至今下落不明。目前,店方已公开表示,愿对主动归还者给予合理酬金,同时市场监管部门与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事件正依法处理。
       从法律角度看,此次事件不仅涉及民事责任,更可能触碰刑事法律红线。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负有及时通知、上交或返还的法定义务。若拾得人明知为他人遗失财物而拒不归还,可能构成侵占罪。
       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此次被冲走的黄金饰品价值高达千万元,一旦被认定为“数额巨大”,拾得后拒不归还者将面临严重的刑事责任。
       此外,使用金属探测仪在公共区域或受灾区域“淘金”的行为,若涉及进入封闭管理区域或破坏现场秩序,还可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警方警告或拘留处罚。执法机关有权依法追查金饰流向,调取监控、交易记录等证据,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店方主动提出酬金承诺,属于民事奖励性质,旨在鼓励善意归还,但并不免除拾得人依法返还的义务。即便未领取酬金,也必须归还财物,否则仍可能被追究责任。
       此次事件也提醒公众:面对意外之财,应秉持诚实守信的法治精神,切莫因一时贪念触碰法律底线。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公共区域管理与法治宣传,防止“捡金热”演变为违法行为的温床。
       法治社会不容“捡到就是赚到”的错误观念蔓延。唯有依法行事,才能维护公平正义,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剑盾法律网总编辑 邹添盛)

责编:邹添盛

  • 顶部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