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米高的静山是山还是石?” 近日,山东寿光 “全国最矮山” 引发全网热议,网友围绕其物理属性争论不休。但从法律视角看,更核心的议题并非 “山或石” 的界定,而是其作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法定保护地位 —— 即便后续地质勘探确认其为 “石”,只要仍具备文化历史价值,就受《文物保护法》刚性保护。剑盾法律网结合当地保护措施与法律规定,拆解这场争议背后的法治逻辑。
一、静山的文物身份:县级保护单位的法律依据
剑盾法律网指出,这一保护模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的核心精神。该法第二条明确,“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均属受保护文物,并未将 “是否为山体” 作为文物认定的前提。当地文化部门强调 “保留文物身份是因其文化历史价值”,正是对文物认定核心标准的准确把握 —— 静山在寿光百里平原中独特存在,清末曾作为 “静山区” 命名来源,承载了地方记忆,这种文化价值足以支撑其文物保护地位,与物理属性无关。
二、“山或石” 争议:不影响文物保护的法律定性
另一方面,当地文化部门 “不纠结属性、侧重保护” 的做法具有法治合理性。正如寿光市博物馆前馆长所言,“静山的文化赋能已超越物理属性”,这种认知与《文物保护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的方针高度契合。剑盾法律网认为,过度纠结 “山或石” 的界定,反而可能忽视其核心的文化保护需求,当前 “按文物标准严格管护” 的举措,正是对法律原则的务实落实。
三、保护红线:破坏静山的法律后果
剑盾法律网特别提醒,即便普通游客在打卡时随意触碰、刻画静山,也可能因 “破坏文物保护单位本体” 面临警告或小额罚款 —— 文物保护不仅是政府责任,也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
四、法治完善:从争议到规范的建议
[责任编辑:李锦林]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7号院2号楼2108 邮箱:fajiandun@foxmail.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2025131707号-2 公安网络国际联网单位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24号
版权所有 剑盾法律网 Copyright © fajiand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