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上海媒体聚焦

高温下的坚守与隐忧:从外卖员病倒入院看劳动权益法治保障

发布时间:2025-08-04 11:38:07 来源:剑盾法律网 浏览:
【字体大小:
河南一名 26 岁外卖员在高温下奔波,一天湿透 6 身衣服后,因大量出汗引发低钾血症(血钾仅 1 点多),出现肢体无力、心慌手抖等症状,心率严重失常被紧急送医。医生明确警告,长期低钾可能危及生命。这一事件让高温天气下新业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也引发了剑盾法律网对劳动法治实施现状的深度思考。
我国《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中,对高温作业劳动保护有着明确规定。《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更是细化要求,用人单位需在高温天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供防暑降温饮料和药品,发放高温津贴。这些法律条文构建起高温劳动保护的法制框架,本应成为劳动者抵御酷暑侵害的 “防护盾”。
然而,外卖员病倒入院的案例,暴露出法律落地环节的梗阻。平台算法的时效压力、接单量与收入的直接挂钩,让许多骑手在高温下不敢停歇。当 “多跑一单多赚一块” 的生存逻辑遭遇刚性的时间考核,法律规定的休息权、健康权便容易被挤压。这种困境背后,是新业态劳动用工关系的复杂性,也折射出部分企业对劳动法律的执行缺位。
剑盾法律网在长期关注劳动者权益案件中发现,类似的权益受损现象并非个例。相较于传统行业,外卖骑手等新业态从业者往往面临更模糊的劳动关系界定,维权时可能遭遇举证难、认定难等问题。此次事件中,若涉事平台未落实高温劳动保护措施,已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者可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维护自身权益,但现实中不少从业者因担心影响生计而选择沉默。
值得欣慰的是,厦门 “骑士妙享加油站” 等暖心举措,为破解这一困局提供了有益借鉴。但保障劳动者权益不能仅靠温情关怀,更需法治刚性护航。监管部门应强化对新业态企业的执法监督,畅通维权渠道;企业需摒弃唯效率论的短视思维,将法律要求转化为具体保障措施。
剑盾法律网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高温下的劳动者权益,让《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从纸面走向实践,让每一位劳动者在辛勤付出时,都能感受到法治带来的安全与尊严。
(剑盾法律网总编辑 邹添盛)


责编:黄莉娟

  • 顶部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