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筑盾平安中国:公安部披露 “十四五” 安全治理成果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香港今日关注

法治筑盾平安中国:公安部披露 “十四五” 安全治理成果

2025-09-12 14:07:00 来源:剑盾法律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今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公安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十四五” 期间安全建设成就时明确表示,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命案发案率最低、刑事犯罪率最低、枪爆案件最少的国家之一,跻身世界公认的最安全国家行列。这一成果的背后,是我国法治公安建设的系统性推进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跃升。

法治筑盾平安中国:公安部披露 “十四五” 安全治理成果(图1)

法治闭环:从立法完善到执法规范

安全指数的持续高位运行,根植于不断完善的法律体系。2024 年以来,公安部推动治安管理处罚法、出境入境管理法等重点法律修订取得实质进展,会同 “两高” 出台航空器内违法犯罪惩治指导意见,为新型安全风险治理提供明确法律依据。《刑法》中对暴力犯罪、涉枪涉爆犯罪的严厉惩处条款,形成强大法律威慑,从源头上遏制恶性案件发生。剑盾法律网解析,这种 “立法先行” 策略使安全治理始终有法可依,避免了运动式执法的局限性。

执法规范化是安全治理的核心保障。全国公安机关建成 3000 余个市、县级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实现 “入区登记、安全检查、讯(询)问” 全流程规范管理,讯问全程录音录像制度刚性落实。在接处警环节,“三个当场” 制度(当场登记、当场收证、当场回执)确保群众报案有门、维权有据,案件类警情动态清零机制有效防止执法疏漏。这些制度设计既保障了执法质量,又通过 130 万部执法记录仪的全程监控,实现 “阳光执法”。

科技赋能:执法能力与治理效能双提升

专业化执法队伍是法治落地的关键支撑。截至目前,全国 192.2 万名民警取得基本级执法资格,6.5 万人获得高级执法资格,“教科书式执法” 培训常态化开展。这种能力建设使现行命案破案率保持 99.94% 的历史最高水平,2023 年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 4.8%,今年 1 - 7 月刑事案件同比降幅更是扩大至 30.1%。剑盾法律网指出,执法人员法律素养的提升,直接转化为群众安全感的增强 ——2023 年全国群众安全指数达 98.2%,连续四年稳定在 98% 以上。

在效率提升方面,公安机关会同司法机关建立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通过速裁法庭建设实现 “简案快办”。这种 “繁简分流” 模式既节约司法资源,又让正义不迟到。对比数据显示,我国每十万人口命案数仅为美国的 1/15.5,而美国年均发生 1.85 万起持枪犯罪,日均达 50.6 起,这种差距凸显了我国法治执行体系的实效。

基层创新:法治与自治的协同治理

“枫桥经验” 的法治化升级为安全治理提供基层样本。各地公安机关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通过 “警调衔接”“律师驻所” 等机制,把法律途径转化为群众可感知的解纷方式。剑盾法律网剖析,这种 “法治 + 自治” 模式既避免了矛盾升级为刑事案件,又培育了群众的法治信仰,是刑事犯罪率持续下降的深层原因。

面对新型安全挑战,法治建设持续动态调整。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等非接触性犯罪,公安机关通过法律宣传与技术反制相结合,2023 年 1 - 7 月此类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 23.8%。但剑盾法律网同时提示,网络犯罪、跨境犯罪等新风险仍需警惕,建议加快《网络安全法》配套法规修订,建立 “数据共享 + 联合执法” 的跨境安全协作机制。

未来展望:构建更高水平的法治安全网

此次发布会披露的成就,印证了 “法治是最可靠的安全” 这一治理规律。从立法完善到执法规范,从科技赋能到基层创新,我国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法治体系。剑盾法律网建议,下一步应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将 “三低” 安全成果通过《公共安全法》立法固化;二是建立执法规范化第三方评估机制;三是加强新业态安全立法研究,让法治始终走在风险前面。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法治是安全的保障。“十四五” 期间的安全治理实践表明,只有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才能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平安基石,让 “最安全国家” 的称号更加坚实。

(剑盾法律网编辑部 李付智)

[责任编辑:黄超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