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西藏智慧司法

重庆朝阳派出所:创建“梧桐树下”品牌 赋能基层治理

发布时间:2025-07-09 17:26:51 来源:中国警察网-人民公安报 浏览:
【字体大小:

    “小卢警官的防溺水课太有趣了,就像科学实验课一样好玩”“李警官的反诈课教会我们如何识别诈骗套路,回去我也给爸妈讲讲”……5月30日,重庆市公安局北碚区分局朝阳派出所举行“梧桐树下”社区警校第一届赛课活动,7名社区民警轮番登台,围绕反诈、防溺水、消防安全等主题开展教学比拼。辖区居民、在校师生、企业员工等作为大众评委,为自己最认可的“平安讲师”投票。最终,来自河嘉村社区的民警费俊峰凭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守护幸福生活》课程,获得本次赛课活动一等奖。

去年以来,朝阳派出所以院内枝繁叶茂的百年梧桐树为标志,创建“梧桐树下”社区警校品牌,采取“固定+流动”双课堂模式,打造平安共建新格局。

重庆朝阳派出所:创建“梧桐树下”品牌 赋能基层治理 (图1)

七月三日,在“梧桐树下”解放路社区警校,民警手把手教居民正确使用灭火器。王天龙 摄

梧桐生根——将平安知识送进社区

2024年,朝阳派出所系统规划建设“梧桐树下”社区警校。社区警校运行以来,累计开课190余场,平安教育覆盖群众近万人次,朝阳派出所辖区诈骗案件数同比下降30%,入室盗窃案实现零发生,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达96%。

“我们退了休没啥事情,出门散步和民警唠唠家常,还能听听课,增强自己的防范意识。”新房子社区居民刘大爷说道。“将平安教育嵌入治理链条,既提升群众安全意识,又夯实社会治理的群众基础,这种双向赋能模式具有示范价值。”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教授潘孝富评价。

舒枝展叶——“双课堂”延伸治理触角

端午节前夕,朝阳派出所民警与“梧桐流动站”反诈志愿者来到辖区一家银行,针对如何守护老年人“钱袋子”,开展了“银发”反诈知识宣讲活动,这种以点带面的宣传工作,生动诠释着社区警校平安教育的辐射效应。

朝阳派出所构建起“梧桐夜校”固定教育课堂和“梧桐流动站”移动教育课堂双轨体系,“梧桐夜校”在派出所和社区警务室设置固定课堂,向群众传授知识;而“梧桐流动站”以“主动上门+预约点单”模式开展活动,群众可以在“明星讲师库”中自主预约选课,邀请团队上门讲课。截至目前,“梧桐流动站”已开展反诈劝阻、消防安全等专题培训36场。

双课堂体系把平安教育从日常工作时间延伸到八小时外,空间上突破了派出所围墙,内容上从单向宣讲转变为双向互动。同时,该所通过社区警校还组建起一支群防群治队伍,形成平安共建的生动局面。

花开有声——赛课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4月25日,朝阳派出所副所长杨加成在北碚区特殊教育学校为同学们上了一堂《守护青春 防止不法侵害》的安全教育课,他用鲜活的案例,引导孩子们识别不法侵害行为,鼓励孩子们在面对侵害事件时要勇敢地站出来说“不”。

朝阳派出所将社区警校建设与队伍能力建设深度融合,建立社区警校“平安讲师”认证机制,要求民警每年授课20课时以上;该所围绕反诈劝阻、矛盾调解等开展民警辅警专项培训,引入第三方评估,群众对授课内容的满意度纳入“平安讲师”年度评价范畴。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朝阳派出所所长吕祥锋表示,该所通过赛课机制倒逼民警提升群众工作能力,队伍中涌现出“反诈小能手”“调解艺术家”等人才,1名民警连续三年入选重庆市“百强优秀社区民警”,1名辅警获评重庆市公安局“辅警之星”,队伍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硕果满枝——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

朝阳派出所经过不断努力,平安教育效能正在逐步显现:物业保安员、网格员等经过专业培训后,积极融入北碚区大巡防机制,实现立体式、全覆盖的巡防效果;餐饮店主参加安防培训后,以相邻的7户商家组成1个联防组,开展防火、防盗、防诈骗、防矛盾纠纷扩大化等工作,构建起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平安共同体。社区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学校,而且是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培育平台,实现了群众从治理对象到治理主体、警务工作从事后处置到源头预防、平安建设从公安单打独斗到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转变。

中山路小学校教师刘彧雯在参加社区警校培训后,将安全知识融入学科教学,其制作的《指尖行动——守护网络安全》课程入围重庆市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优质课大赛决赛。“教育一个孩子,影响整个家庭,现在每堂课都是平安播种机。”刘彧雯说。

目前,朝阳派出所培养的12名警校学员已成为社区“平安讲师”,平安教育结出了丰硕果实。(周捷 文豪 杨加成)


责编:张俊涵

  • 顶部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