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金佛山,是绿意流淌的秘境。阳光穿过叶隙,洒下斑驳碎金;山风掠过林海,漾起层层碧波。在海拔1500多米的莽莽群山中,一个藏蓝色的身影,带着他的巡山“三件宝”——砍柴刀、大水壶、护腿套,步履坚定地扎进深林。他就是重庆市南川区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民警、金佛山“生态警长”李宗明。
李宗明(左一)带领巡逻民警和义警队员开展巡山护林。(资料图片)
山之情:根植血脉的守护
金佛山,占地1300平方千米,是动植物的宝库,更是南川人民赖以生存的绿色家园。
1989年,23岁的李宗明脱下军装,怀揣着对故土山林的赤诚,选择成为一名森林警察。从此,他的双脚便深深扎进了这片绿水青山。36年寒暑,3000余次跋涉,29万公里——这串数字,记录着他穿越荆棘密林、蹚过溪涧瀑布的艰辛,也铭刻着与盗伐者斗智、与自然险境斗勇的惊心。
他坚信:守护好这片绿,就是守护南川人民免受自然灾害的堡垒,是旅游兴旺、百姓富足的源泉,是子孙后代安居乐业的根基。
“走进大山,就像回家!”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李宗明对金佛山最深沉的情感。他是“山的儿子”,这里的沟壑草木、珍禽异兽,早已融入血脉。他是公认的“活地图”,是年轻民警敬重的“森林通”。纵使年近花甲,巡山护林、勘查现场,这些最苦最累的活,他永远冲在最前面。
山之卫:忠诚履职的征程
巡山,远非游山玩水这般轻松。即使是经验老到的“森林通”,也有心有余悸的时刻。
“别动,让它先走!”在一次巡山过程中,一条通体碧绿的竹叶青蛇横在路中,李宗明沉着应对,驱蛇后又继续前行。
一路上,毒蛇是常客,野猪则是隐忧。据李宗明回忆,2014年,他在山王坪勘查盗伐现场,突遇30余头野猪。野猪目光凶戾,喘息沉重,近在咫尺。“当时大气都不敢出,后背冷汗直冒,生怕惊动了它们被群攻。”李宗明说。万幸的是,野猪感知无恶意,慢慢散去。
松材线虫病,传播快、致死率高、防控难,被喻为“松科植物的癌症”。金佛山上的银杉属松科,为防止松材线虫病发生,李宗明加大对银杉栖息地及周边林区巡护,曾与同事查获一车来自周边区县的非法采伐疫木。他们攻坚克难,侦破妨害动植物防疫、检疫案,有效斩断了疫木流通链条。
36年来,李宗明参与查处涉林行政、刑事案件1900余起,救助野生动物220只。数字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与荣光。
今年7月25日,李宗明腰间别着砍柴刀,带领年轻民警和护林员再次深入莽莽林海。山高路陡,枝密林茂,爬“天梯”、劈荆棘、过独木桥,李宗明在山野间磨砺出的不仅是绝活,更是“竹林刀客”般的胆魄与担当。
山之愿:绿色长存的希冀
金佛山广袤,守护不易。近年来,南川区公安局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创新构建生态警务机制,设立“生态警长”、生态专家、生态义警;整合多方资源,强化行刑衔接,打通生态治理“最后一公里”。
李宗明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联合护林员、网格员、村(社区)干部,组建起60余人的生态义警队伍。守护力量,从“孤勇”走向“众行”。今年3月,在生态义警的协助下,他快速联动多部门查处一起盗伐案。
生态警务推行后,李宗明提出的砂石监管、非法捕捞治理等建议被采纳。今年,他又在全区“护绿”“护松”行动中提出20余条宝贵建议。守护的智慧,在更广阔的领域发光。
如今,金佛山景区及178环线旅游火爆出圈,避暑露营等产业蓬勃兴起。满目苍翠的“高颜值”,正源源不断转化为富民强区的“高价值”。这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美景背后,李宗明和无数藏蓝身影从未缺席。
“踏遍青山人未老,此情长寄林海间。”36年光阴流转,李宗明的足迹早已烙印在金佛山的每一寸土地。那身经年累月的藏蓝,早已与漫山遍野的苍翠融为一体,成为这方山水最深沉、最动人的底色。( 周捷 王东阳 卢静 )
责编:李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