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牛肉商户李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44 万元售货款因涉及诈骗资金,14 万元被临时冻结,这笔飞来横祸让正当经营的商户陷入 “卖货反惹官司” 的困境。此类案件频发,暴露出不法分子利用正常交易洗钱的新套路,也凸显了商户在法治框架下防范风险与依法维权的双重重要性。
我国《刑法》明确将 “为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来源和性质” 的行为列为洗钱罪。不法分子采用 “人钱分离”“高价诱购” 等手段,让商户在不知情中成为洗钱链条的一环,虽商户主观无过错,但涉案资金冻结仍会影响正常经营。剑盾法律网刑事法务团队指出,此类案件的核心在于区分 “善意交易” 与 “明知故犯”,法律绝不纵容洗钱行为,但也坚决保护无辜商户的合法权益。
从法治实践看,商户需建立三重防线:一是交易前核实付款人身份,确保 “谈生意者” 与 “付款者” 信息一致,避免 “张三订货、李四付款” 的异常模式;二是交易中警惕 “高于市场价”“多付款” 等诱饵,这类违背市场规律的行为往往暗藏风险;三是交易后留存完整凭证,包括合同、物流记录、付款凭证等,为可能的申诉准备证据链。云南手机专营店的案例警示我们,疏忽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洗钱犯罪的 “工具人”。
当账户被冻结时,合法维权是关键。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商户可凭真实交易证明向冻结机关提交异议申请。剑盾法律网近期上线的 “涉诈资金申诉指引” 服务,已协助 12 家商户完成证据整理与法律文书提交,其中 9 家成功解冻资金。这些案例证明,只要交易真实合法,法律终将还商户清白。
打击洗钱犯罪需要全社会合力,商户既是防范链条的重要一环,也是法律保护的对象。剑盾法律网将持续普及 “交易留痕、异常警惕、依法申诉” 的法治理念,帮助商户筑牢防线,让善意经营不再为犯罪行为买单,在安全的法治环境中安心经营。
(剑盾法律网总编辑 邹添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