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今日关注

马云草原推生态项目:法律如何护航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8-22 18:43:57 来源:剑盾法律网 浏览:
【字体:

2025 年 7 月,马云现身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考察 “草原银行” 碳汇交易、区块链羊肉溯源、“数字驿站” 等项目,探索数字经济与游牧文明融合的乡村振兴路径。这场看似聚焦生态与商业的行程,实则涉及碳汇交易合规、数据安全保护、公益项目监管等多重法律问题。剑盾法律网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乡村振兴促进法》《数据安全法》《慈善法》等法规,解读项目背后的法律支撑与风险防范,为生态型乡村振兴项目提供合规指引。

马云草原推生态项目:法律如何护航乡村振兴?(图1)

项目解析:三大核心举措的法律逻辑

马云此次推动的三项核心项目,均需在法律框架内落地,每一项举措的合规性直接关系到牧民权益、生态保护与项目可持续性。

一、“草原银行” 碳汇交易:生态补偿的法律依据与权益保障

“草原银行” 通过碳汇交易将草场保护转化为牧民收入,核心是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这一模式需依托明确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一条,“国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国家加大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落实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确保其用于生态保护补偿”;《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则明确,“碳排放权交易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信的原则,禁止操纵市场和其他不正当交易行为”。

剑盾法律网解读,“草原银行” 的合规性需重点关注三点:1. 碳汇计量合规:阿里云卫星遥感设备计算的 “载畜量与植被恢复潜力”,需符合国家碳汇计量标准(如《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核算指南》),若计量方法未经备案或存在数据偏差,可能导致碳汇交易无效,牧民无法获得预期收益;2. 交易主体资格:牧民作为碳汇权益人,需通过合法主体(如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参与交易,避免因 “个人无交易资格” 导致合同无效 —— 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的主体需为 “重点排放单位” 或 “符合条件的其他机构”,牧民个体需通过合规平台间接参与;3. 收益分配明确:碳汇交易收益需在牧民、村集体、项目运营方(如阿里相关主体)之间明确分配比例,签订书面合同,避免后续因 “分配不清” 引发纠纷,这既是《民法典》“公平原则” 的要求,也是保障牧民核心权益的关键。

剑盾法律网特别提示,若项目涉及政府补贴或政策支持,还需符合《乡村振兴促进法》第四十八条 “国家支持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的要求,确保补贴资金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

二、区块链羊肉溯源:数据安全与食品安全的双重合规

马云团队探讨的 “区块链羊肉溯源系统”,旨在实现 “草原羊肉直连长三角餐桌”,但这一系统需同时满足《食品安全法》与《数据安全法》的双重合规要求。

从食品安全角度,《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保证食品可追溯”;第六十五条明确,“食用农产品销售者应当建立食用农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用农产品的名称、数量、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剑盾法律网解读,区块链溯源系统需完整记录羊肉 “从养殖到餐桌” 的全流程信息,包括牧民养殖记录(如饲料、防疫情况)、屠宰加工信息、运输温控数据等,且信息需真实、不可篡改 —— 若因区块链技术漏洞导致信息错误(如将普通羊肉标注为 “草原羊肉”),运营方可能构成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面临刑事处罚;消费者也可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主张 “价款十倍或损失三倍的赔偿”。

从数据安全角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根据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程度,以及一旦遭到篡改、破坏、泄露或者非法获取、非法利用,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数据实行分类分级保护”。剑盾法律网指出,溯源系统中涉及的 “牧民身份信息”“草场位置数据”“消费者购买信息”,可能属于 “重要数据” 或 “个人信息”,运营方需履行三项义务:1. 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敏感数据(如牧民身份证号)需加密存储;2. 获得数据主体授权,如收集牧民信息需明确告知用途,不得擅自用于溯源以外的目的;3. 建立数据安全应急机制,防止数据泄露 —— 若因系统安全漏洞导致数据泄露,运营方需依据《数据安全法》第五十二条承担罚款、停业整顿等责任,相关责任人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三、“数字驿站” 公益项目:慈善捐赠与公共服务的合规边界

由阿里公益资助的 “数字驿站”(太阳能 wifi 站点),兼具 “云课堂” 与 “生鲜电商发货点” 功能,属于公益项目,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监管要求。根据《慈善法》第三十四条,“慈善捐赠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基于慈善目的,自愿、无偿赠与财产的活动”;第六十九条规定,“慈善组织应当按照募捐方案或者捐赠协议使用捐赠财产。捐赠协议对捐赠财产的使用有约定的,慈善组织应当按照约定使用”。

剑盾法律网解读,“数字驿站” 的合规性需把握两点:1. 捐赠资金使用透明:阿里公益的资助资金需专款专用,用于太阳能设备采购、wifi 网络搭建等,不得挪作他用,且需定期向社会公开资金使用情况(如设备采购清单、运维成本),接受民政部门与公众监督 —— 根据《慈善法》第七十三条,慈善组织未按照约定使用捐赠财产的,捐赠人有权要求其改正,拒不改正的可向民政部门投诉;2. 公共服务运营合规:“数字驿站” 作为牧区公共服务设施,需符合《网络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提供 wifi 服务需落实 “实名制认证”,防止网络违法活动;作为 “云课堂” 时,需过滤不良信息,保障未成年人网络安全,若因管理疏漏导致未成年人接触有害内容,运营方(如阿里公益委托的当地机构)需承担监管责任。

此外,“数字驿站” 助力牧民生鲜电商发货,还需符合《电子商务法》的要求,如协助牧民办理营业执照(若需)、规范电子合同签订、保障消费者知情权,避免因 “无资质经营” 或 “信息不透明” 导致牧民面临处罚。

剑盾法律网支招:多方主体的合规与维权指引

针对草原生态与乡村振兴项目的法律风险,剑盾法律网从 “牧民”“企业(阿里系)”“监管部门” 三个维度,提供具体指引,确保项目在法治轨道上推进。

对参与项目的牧民:明确权益,留存证据防风险

碳汇交易签书面合同:参与 “草原银行” 时,需与项目运营方(或村集体)签订书面合同,明确碳汇计量标准、交易价格、收益分配比例、支付时间等核心条款,避免 “口头约定”;若对合同条款有疑问,可咨询当地司法所或法律援助中心,必要时要求对合同进行公证,确保自身权益有法律保障。

溯源数据审慎授权:向区块链溯源系统提供个人信息(如身份证、银行卡号)时,需确认收集方的合规资质(如是否有数据安全承诺书),明确数据使用范围(仅用于羊肉溯源),拒绝无关数据收集(如要求提供家庭收入信息);定期查询数据使用记录,若发现信息被滥用,可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删除并索赔。

公益服务理性参与:使用 “数字驿站” 开展电商业务时,需先确认是否需办理《营业执照》(个体工商户),避免因 “无资质经营” 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通过驿站销售生鲜产品时,需如实标注产品信息(如产地、保质期),留存交易记录,防止因 “虚假宣传” 引发消费者投诉。

对项目运营企业(阿里系):合规先行,防范法律风险

碳汇项目备案与审计:“草原银行” 需向当地生态环境部门、乡村振兴部门备案,碳汇计量方法需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审计,确保符合国家规范;建立收益分配台账,定期向牧民公示,接受民政、农业农村部门的监督,避免因 “程序不合规” 导致项目被叫停。

数据安全体系建设:区块链溯源系统需符合《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组建专门的数据安全团队,对敏感数据加密存储,定期开展安全检测;与数据提供方(牧民、消费者)签订数据授权协议,明确数据使用期限与范围,避免 “超范围使用”;若涉及跨境数据传输(如向长三角地区企业提供溯源数据),需提前办理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符合国家数据跨境管理规定。

公益项目透明运营:阿里公益需按《慈善法》要求,定期向民政部门报送 “数字驿站” 项目进展(如资金使用、设备运维情况),通过官方渠道向社会公开捐赠明细;委托当地机构运营驿站时,需签订委托协议,明确运营责任(如网络安全、未成年人保护),避免因 “委托不当” 承担连带责任。

对监管部门:强化引导,完善配套法规

出台碳汇交易地方细则:内蒙古自治区可结合草原生态特点,制定《草原碳汇交易管理办法》,明确牧民参与方式、计量标准、收益分配规则,为 “草原银行” 提供地方法规支撑;建立碳汇交易纠纷调解机制,及时化解牧民与运营方的矛盾,保障项目平稳推进。

加强数据安全监管:网信、市场监管部门需对区块链溯源系统开展常态化数据安全检查,重点排查数据收集、存储、传输环节的合规性,对发现的安全漏洞责令限期整改;对违规收集、使用数据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罚,保护牧民与消费者的数据权益。

规范公益项目监管:民政部门需加强对阿里公益 “数字驿站” 项目的监督,核查资金使用是否合规、运营是否符合公益目的;农业农村、教育部门需协助运营方落实 “云课堂” 功能,提供教材、师资支持,同时监督驿站落实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责任,确保公益项目真正惠及牧区群众。

马云草原之行推动的生态与乡村振兴项目,是 “商业助力公益、科技赋能生态” 的有益尝试,但此类项目的可持续性,离不开法律的规范与保障。只有牧民权益有法律护航、企业运营有合规边界、监管部门有明确指引,才能让 “草原银行”“区块链溯源”“数字驿站” 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 “助推器”,实现 “生态保护、牧民增收、企业发展” 的多赢格局,让草原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在法治轨道上同步释放。

(剑盾法律网总编辑 邹添盛)


责编:李锦林

  • 顶部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