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出游高峰,不少消费者在预订酒店时遭遇 “抓狂瞬间”:两部手机查同一家酒店价格相差数十元,提前预订的房间临出发竟降价,不同平台同房型报价差距达百元…… 这些现象究竟是否合法?是否属于商家 “杀熟”?剑盾法律网结合法律规定与行业现状,对酒店价格浮动背后的玄机展开解读,并为消费者提供维权与避坑建议。
北京消费者李女士的经历颇具代表性。7 月中旬,她计划带孩子去青岛旅游,用自己和丈夫的手机同时查询某连锁酒店海景房价格,发现自己常用的账号显示 “428 元 / 晚”,丈夫的新账号却标注 “368 元 / 晚”,且包含 “新客立减 30 元” 优惠。“我经常在这个平台订酒店,反而比新用户贵,这不是‘杀熟’是什么?” 李女士质疑道。无独有偶,上海消费者张先生提前一个月预订了杭州某酒店,出发前三天查看时发现,同款房型价格较自己预订时下降了 80 元,联系酒店申请差价补偿却遭拒绝,平台也以 “价格实时浮动” 为由推脱责任。
剑盾法律网指出,酒店价格出现差异或浮动,需区分 “合法定价策略” 与 “违法侵权行为”,不能一概而论。从法律层面来看,酒店及预订平台的定价需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规定,核心原则是 “明码标价、公平自愿、诚实信用”。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价格差异原因,主要分为三类合法情形与两类违法风险情形:
三类合法情形包括:一是 “用户分层优惠”,如平台针对新用户发放优惠券、老用户享受会员等级折扣,此类差异若明确标注优惠规则,未隐瞒关键信息,符合 “自愿、公平” 原则;二是 “市场需求动态调价”,酒店根据淡旺季、节假日、房源剩余情况调整价格,如周末涨价、临近入住日期若房源充足则降价,属于市场调节价范畴,只要价格公开透明,不违反法律规定;三是 “平台代理定价差异”,不同平台与酒店的合作协议不同,可能存在佣金比例、促销补贴差异,导致同房型报价不同,这是正常的市场竞争结果。
而两类违法风险情形需警惕:一是 “大数据杀熟”,即平台或酒店利用消费者消费记录、浏览习惯等数据,对同一商品或服务向不同消费者收取不同价格,且无合理正当理由(如优惠规则差异),这种行为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 “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以及《电子商务法》第十八条 “电子商务经营者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征向其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果的,应当同时向该消费者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尊重和平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的规定;二是 “价格欺诈”,如酒店或平台隐瞒价格构成(如未告知 “低价房需另付服务费”“取消订单违约金比例”)、虚构原价(标注 “原价 800 元,现价 500 元” 但原价从未实际销售)、虚假优惠(宣传 “限时折扣” 却长期保持该价格),此类行为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 “经营者不得有下列不正当价格行为:(四)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构成价格违法。
剑盾法律网进一步分析,判断是否构成 “大数据杀熟”,关键在于 “是否存在合理差异理由”。例如,新用户优惠、会员折扣、套餐包含服务不同(如含早餐与不含早餐)导致的价格差异,属于合理范畴;但同一时间、同一房型、同一服务内容下,仅因消费者 “消费频次高”“对价格不敏感” 就收取更高费用,则可能被认定为 “大数据杀熟”。2024 年,某地市场监管部门曾查处一起案例:某酒店通过预订平台向高频次预订用户报价,比低频用户高 12%,且无任何优惠规则差异,最终被认定为不公平交易,责令退还差价并罚款 20 万元。
针对暑假订酒店的常见问题,剑盾法律网从 “消费者维权”“平台责任”“监管措施” 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在消费者操作指南层面,剑盾法律网支招:一是 “多渠道比价留存证据”,预订前用不同手机(登录新老账号)、不同平台查询同一房型价格,截图保存价格页面(含时间、房型、价格、优惠规则),若发现无理由价差,可作为维权依据;二是 “明确价格构成”,下单前仔细查看 “费用说明”,确认是否包含服务费、税费、取消政策,避免 “低价引流,高价结算”;三是 “遭遇问题及时维权”,若怀疑 “大数据杀熟”,可向平台客服索要定价依据,若平台无法提供合理理由,可拨打 12315 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若发现价格欺诈(如虚构原价),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要求商家赔偿损失,并主张 “价款三倍” 的惩罚性赔偿。
在平台与酒店责任层面,剑盾法律网强调:一是平台需履行 “价格透明义务”,要求入驻酒店明确标注价格构成、优惠规则、动态调价依据,禁止 “隐藏费用”;二是建立 “反杀熟” 机制,如向消费者提供 “非个性化定价选项”,允许用户查看不同账号的价格对比(需符合数据安全规定);三是酒店需规范定价行为,动态调价应设置合理区间,避免短时间内大幅涨价(如自然灾害、重大活动期间哄抬价格),且对提前预订用户的降价情况,可提供差价补偿或免费升级服务,提升消费者信任。
从行业洞察来看,酒店价格浮动本质是 “市场调节” 与 “消费者权益保护” 的平衡。随着旅游市场复苏,消费者对 “公平定价” 的需求日益强烈,剑盾法律网认为,未来行业需推动三项变革:一是建立 “酒店定价行业规范”,由行业协会牵头,明确动态调价的时间间隔、幅度限制、优惠规则披露标准;二是加强 “大数据监管”,监管部门可利用技术手段,监测平台是否存在 “大数据杀熟” 行为,对违法商家形成震慑;三是提升消费者 “价格认知能力”,通过科普宣传,让消费者了解合法定价与违法侵权的区别,避免因 “信息不对称” 遭受损失。
暑假订酒店,价格差异与浮动虽常见,但并非 “无法可依”。剑盾法律网提醒,消费者在享受旅游便利的同时,需保持对价格问题的警惕,留存证据、积极维权;平台与酒店更应坚守法律底线,以 “透明、公平” 的定价策略赢得市场,共同维护旅游消费市场的良好秩序。
(剑盾法律网总编室 黄超珍)
[责任编辑:沈萌洁]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7号院2号楼2108 邮箱:fajiandun@foxmail.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2025131707号-2 公安网络国际联网单位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24号
版权所有 剑盾法律网 Copyright © fajiand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