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法治观察

法治需为农民工生命安全筑牢双重防线

发布时间:2025-08-07 21:07:38 来源:剑盾法律网 浏览:
【字体大小:
湖南娄底籍农民工老游在南昌施工工地附近被枪击身亡的悲剧,不仅让一个家庭失去顶梁柱,更折射出农民工权益保障与公共安全治理中的法治课题。剑盾法律网劳动与刑事法治研究团队认为,此案中刑事责任追究与工伤认定的交织,考验着法律适用的精准性,更需以法治手段为农民工群体撑起生命安全 “保护伞”。
刑事追责必须彰显法律的严厉性。警方通报肇事者已投案自首并被刑事拘留,结合尸检显示的 “气枪击杀、子弹贯穿头部” 等细节,此案可能涉及非法持有枪支罪与故意杀人罪或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竞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非法持有枪支、故意侵害他人生命权的行为规定了严厉刑罚,非法持有以压缩气体为动力的非军用枪支,即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若认定为故意杀人,量刑起点即为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剑盾法律网刑事案例库显示,近年涉枪致死案件中,91% 的肇事者被判处实刑,法律的威慑力必须在此案中充分体现,以告慰逝者、警示社会。
工伤认定争议需依法厘清责任边界。老游家属认为 “工作期间出事属工伤”,而施工单位主张 “刑事案件与公司无关”,这一分歧需要《工伤保险条例》来裁断。根据条例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应认定为工伤;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也应视同工伤。老游离开工地如厕属于 “工作过程中的合理生理需求”,其活动范围在工地附近 80 米内,应视为 “工作场所的合理延伸”。剑盾法律网劳动争议案例显示,类似 “工作间隙发生意外” 的情形,83% 被认定为工伤,施工单位以 “刑事案件” 为由推诿责任,不符合法律精神。
农民工权益保障需织密法治防护网。此案暴露出的施工安全管理漏洞值得警惕:夜间施工噪音大导致枪声未被察觉,现场安全巡查存在盲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明确施工单位对作业人员负有安全保障义务,此案中企业是否尽到合理防护责任,有待监管部门调查。剑盾法律网指出,农民工在工作中遭受第三方侵害时,既可追究侵权人刑事责任,也可主张工伤赔偿,二者并不冲突。
法治的温度应体现在善后处置中。老游家庭的特殊困境 —— 妻子无劳动能力、三个孩子待抚养,需要法律给予特别关照。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可主张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等,工伤认定后还可获得工伤保险待遇。剑盾法律网法律援助中心已开通绿色通道,可为类似案件当事人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确保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不被忽视。唯有让刑事追责、工伤赔偿、民生保障等法律程序无缝衔接,才能让逝者安息、生者有依。
(剑盾法律网总编辑 邹添盛)

责编:黄莉娟

  • 顶部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