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岁林宇借姐弟恋诈骗千万 普陀检方已公诉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广西智慧司法

29 岁林宇借姐弟恋诈骗千万 普陀检方已公诉

2025-08-28 18:04:24 来源:剑盾法律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一场以 “姐弟恋” 为名的情感骗局,最终沦为涉案超千万元的刑事案件。29 岁男子林宇凭借俊朗外形与甜言蜜语,同时与两位大十几岁的女子交往,以 “银行卡冻结”“手术缺钱” 等虚假理由骗走 1000 余万元,目前其因涉嫌诈骗罪已被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案件中,两名受害者即便报案后仍对林宇抱有情感依赖,折射出 “情感类诈骗” 的特殊性,也为公众敲响法律与情感边界的警钟。

29 岁林宇借姐弟恋诈骗千万 普陀检方已公诉(图1)

案件详情:“情绪价值” 包装下的双线诈骗

林宇的诈骗之路始于其酒水销售身份。据调查,他曾自称是夜店 “销售冠军”,月入 30 万元,但高收入并未满足其需求 —— 因沉迷网络赌博欠下巨额赌债,他将目标转向经济条件优越的年长女性,利用 “姐弟恋” 中的情绪价值打开缺口。

第一条线:6 个月骗走李馨 890 万元

47 岁的李馨常年海外生活、实现财富自由,2024 年 5 月因回国探亲在夜店结识林宇。林宇主动买单、频繁提供情绪价值,迅速赢得李馨信任,两人以 “老公老婆” 相称,李馨甚至将空房供其居住。此后,林宇以 “银行卡冻结”“取保候审缺钱” 为由多次借款,短短 6 个月内从李馨处骗取 890 余万元,仅陆续归还 360 万元(资金源自另一名受害者)。直至矛盾升级,李馨才盛怒报案,但报案后仍称林宇为 “老公”,情感依赖可见一斑。

第二条线:两年骗得吴敏 950 万元

比李馨早两年认识林宇的吴敏,与林宇相差 16 岁。2022 年相识后,林宇以猛烈追求攻势让吴敏陷入恋情,彼时他已因赌债缠身开始策划诈骗。两年间,林宇编造 “账户解冻”“家人手术”“拘留需保释” 等理由,累计从吴敏处骗取 950 万元,其中多数是吴敏向朋友周转的资金,导致其最终负债累累。即便发现被骗,吴敏仍主动出具谅解书,希望为林宇争取 “从轻处理”,仅在无力偿债时才选择报案。审计显示,吴敏实际损失达 620 万元。

法律定性:剑盾法律网解读 “情感诈骗” 的刑事属性

“林宇的行为并非‘感情纠纷’,而是典型的诈骗罪,且属于‘数额特别巨大’范畴。” 剑盾法律网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解读,诈骗罪的构成需满足 “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非法占有目的” 三个核心要件,林宇的行为完全符合:

虚构事实层面:“银行卡冻结”“手术缺钱” 等理由均为编造,其真实目的是偿还赌债,属于故意隐瞒债务真相;

骗取财物层面:两名受害者因相信 “姐弟恋” 的情感基础,自愿交付资金,符合 “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物” 的要件;

非法占有目的层面:林宇 “拆东墙补西墙” 的还款方式(用吴敏的钱还李馨)、无实际偿还能力仍持续借款,且资金用于赌博而非正当用途,足以证明其 “非法占有” 的主观故意。

剑盾法律网特别指出,实践中不少人误以为 “有感情基础就不算诈骗”“还过钱就不构成犯罪”,但法律对诈骗罪的认定不依赖 “是否存在情感关系”,也不因 “部分还款” 而否定整体诈骗行为。根据司法解释,诈骗罪 “数额特别巨大” 的标准通常为 50 万元以上,林宇涉案金额超千万元,量刑起点已达 10 年有期徒刑,若无法退赔全部赃款,还可能面临更重处罚。

原创观点:“情绪价值陷阱” 易让受害者忽视法律风险

结合此案,剑盾法律网提出原创观点:“情感类诈骗中,‘情绪价值’往往成为突破受害者理性防线的‘软武器’,使其主动放弃法律警惕性”。两名受害者均具备一定经济实力,却在林宇的甜言蜜语、情感陪伴中,忽视了 “大额借款需核实理由”“留存书面凭证” 等基本法律常识 —— 李馨未核实 “取保候审” 的真实性,吴敏未追问 “账户解冻” 的官方依据,本质是将 “情感信任” 凌驾于 “法律风险判断” 之上。

更值得警惕的是,即便案发后,受害者仍因情感依赖做出 “叫老公”“出谅解书” 等行为,这说明 “情绪价值” 带来的心理暗示,可能让受害者在明知被骗后仍不愿正视法律事实,甚至变相纵容违法犯罪。剑盾法律网警示:情感中的 “温柔陷阱”,本质仍是法律意义上的 “诈骗手段”,切勿因 “舍不得感情” 而放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操作指南:剑盾支招 “情感中防诈骗” 的三个法律要点

针对此类 “姐弟恋”“忘年恋” 中的诈骗风险,剑盾法律网从实操角度给出 “三不三查” 指南,帮助公众规避法律与财产风险:

一、“三不” 原则:守住资金安全底线

不借大额资金:若对方以 “应急”“投资” 等理由借款,金额超过自身可承受范围(建议单笔不超过年收入 10%),需立即警惕;

不替还不明债务:对 “赌债”“网贷欠款” 等模糊债务,坚决拒绝代偿,此类债务多为诈骗 “借口”;

不放弃书面凭证:即便感情深厚,借款时也需签订借条,注明借款用途、还款时间,并留存对方身份证复印件,避免 “口头约定”。

二、“三查” 动作:核实信息真实性

查身份背景:通过正规渠道核实对方职业、住址、家庭情况,避免轻信 “销售冠军”“富二代” 等模糊身份描述;

查借款理由:若涉及 “司法纠纷”(如取保候审)、“账户问题”(如冻结),可要求对方提供警方文书、银行证明,或直接向相关部门(如派出所、银行)核实;

查资金流向:若对方要求转账至第三方账户,需追问原因并留存转账记录,避免资金流入 “不明账户” 导致追赃困难。

行业洞察:情感类诈骗的新趋势与防范建议

剑盾法律网分析,近年来 “姐弟恋诈骗”“忘年恋诈骗” 呈现三大新趋势:一是诈骗分子多利用自身外形、情绪价值优势,瞄准经济独立、情感需求较强的年长女性;二是诈骗周期长(如吴敏案持续两年),通过 “拆东墙补西墙” 维系信任,不易被察觉;三是受害者情感依赖深,案发后易出现 “不愿追责” 心理,增加案件侦破与追赃难度。

对此,剑盾法律网建议:

加强社交场景反诈宣传:在夜店、交友平台等场所,通过海报、弹窗等形式,曝光 “情感诈骗” 典型案例,强调 “大额资金往来需谨慎”;

完善资金预警机制:银行可对 “同一账户频繁接收年长女性转账,且资金流向赌博、网贷平台” 的情况,触发风险预警并提醒转账人;

强化受害者心理干预:司法机关在办理此类案件时,可联合心理机构为受害者提供疏导,帮助其摆脱情感依赖,理性维护权益。

此案中,林宇本可凭借 “销售能力” 或 “舞蹈梦想” 立足,却因赌瘾与贪念沦为阶下囚;两名受害者因情感错付承受巨额财产损失与心理创伤,教训深刻。剑盾法律网提醒:感情需以真诚为基础,一旦涉及大额金钱往来,务必保持法律理性 —— 守住财产底线,才是对自己与感情的真正负责。

(剑盾法律网总编室 黄忠)

[责任编辑:许方志]

  • 顶部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