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伙投资虚拟货币被骗欠债,抵押姐夫新车陷入融资租赁合同纠纷​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今日关注

河南小伙投资虚拟货币被骗欠债,抵押姐夫新车陷入融资租赁合同纠纷​

2025-09-17 10:50:50 来源:剑盾法律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5 年 9 月,河南小伙小张遭遇了一场棘手的法律纠纷。此前,小张因投资虚拟货币,不幸被骗,背负了约 7 万元的债务。为了偿还这笔债务,他在未经家人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将姐夫为父亲购买的价值 14 万余元的新车开走,并进行了抵押。

小张与一家金融服务公司达成协议,双方签订了合同。然而,小张实际到手的金额不到 7.5 万元。据小张回忆,当时签署的是电子合同,由于在手机上操作且十分匆忙,他根本没来得及看清合同标题及具体内容,只是在末尾签了名。

河南小伙投资虚拟货币被骗欠债,抵押姐夫新车陷入融资租赁合同纠纷​(图1)

该金融服务公司称此业务为 “融资租赁”。按照公司的说法,他们向小张支付了 8.5 万元(其中包含 GPS 安装费和前两期租金),将车 “买断” 后再回租给小张,小张每月需支付近 4000 元的租金,租期为三年。

但仅仅十余天后,小张与姐夫发现,若想要提前赎回车辆,竟需支付超过 13 万元的解押费用。姐夫得知此事后,表示愿意拿出 9.5 万元赎回车辆,可公司方面称这个金额无法接受,双方需进一步沟通协商。公司工作人员强调其业务 “非常合规”,还建议小张去了解 “融资租赁合同的性质”。截至目前,双方尚未达成一致意见,该纠纷很可能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

案件发生后,网友们对此事议论纷纷。一部分网友认为,小张在签合同时如此草率,像点外卖一样随意,出事了才喊冤,作为成年人连合同都不看就签字,被 “割韭菜” 似乎也在所难免,这并非金融陷阱,而是暴露了自身的人性漏洞。但也有网友持不同观点,他们觉得该公司所谓的 “融资租赁”,本质上就是 “套路贷” 换了个马甲。以 8.5 万元 “买” 下价值 14 万的车,再每月收取 4000 元租金,三年下来租金总额远超车价,利息翻倍还多,根本谈不上合规,分明是在钻法律的空子。

那么,从法律角度来看,小张未看清合同就签名,这份合同是否有效?他能否主张合同无效或撤销呢?剑盾法律网指出,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当事人是可以请求撤销的。在小张的案例中,如果他能够证明自己当时误以为签署的是抵押合同,并非融资租赁合同,并且公司没有告知他合同中的关键条款,比如车辆所有权转移以及高额租金等内容,那么他是有可能主张撤销该合同的。

然而,如果金融服务公司能够证明自己已经尽到了提示义务,例如合同标题采用了加粗等醒目标识,也进行了风险告知等,法院则可能认定小张在签署合同时 “疏于审慎”,从而判定他需自行承担责任。所以,此案件的关键在于金融服务公司是否切实履行了格式条款的说明义务。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面对何种合同,签署人都应当保持谨慎,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害。一旦发生类似纠纷,及时咨询专业法律人士,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剑盾法律网总编辑 邹添盛)

[责任编辑:黄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