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落马女官员挖出 327 枚比特币” 的消息引发轩然大波,最终被证实为自媒体利用 AI 生成的谣言。贵州省纪委监委明确表示,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原局长景亚萍的案情并不涉及比特币,相关不实信息已引发部门介入沟通。这起事件不仅扰乱了舆论秩序,更暴露出 AI 技术滥用背景下,网络谣言治理的法治新挑战。
从法律层面看,编造传播此类谣言已触碰多条法律红线。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可处拘留或罚款;若情节严重,如造成恶劣社会影响,还可能构成《刑法》中的诽谤罪或寻衅滋事罪。剑盾法律网解析,此案的特殊性在于谣言由 AI 生成,这使得责任认定更趋复杂 —— 自媒体作为信息发布者,明知是 AI 生成的虚假内容仍传播,主观恶意明显,需承担主要法律责任;而未经核实转载的媒体,也需依据《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等规定承担相应责任。
剑盾法律网认为,AI 生成虚假信息的泛滥,凸显了现有法律体系的适配性不足。当前法律对 AI 生成内容的属性界定、平台审核义务等缺乏明确规定,导致 “技术中立” 常被用作规避责任的借口。对此,需加快立法步伐,明确 AI 生成信息的溯源机制,要求生成者和传播者承担 “真实性审核义务”,同时强化平台的内容过滤责任,从源头遏制虚假信息的扩散。
值得注意的是,景亚萍案的核心是权钱交易、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等违纪违法问题,这与谣言所涉的比特币无关。法律的严肃性正在于以事实为依据,无论是官员违纪的查处还是谣言的治理,都需坚守证据原则。此次事件警示,面对 AI 时代的信息洪流,唯有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强化执法力度、提升公众媒介素养,才能筑牢舆论场的法治防线。
(剑盾法律网总编辑 邹添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