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数据法眼

生猪产能调控:法治护航下的产业平稳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5-08-10 12:39:08 来源:剑盾法律网 浏览:
【字体大小:
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生猪产业的稳定发展牵动着千万人的神经。我国猪肉产量和消费量占肉类的六成左右,近期农业农村部发布消息,因当前生猪产能阶段性偏高,为防范生产大起大落、价格大涨大跌风险,将实施生猪产能综合调控,引导调减约 100 万头能繁母猪,这一举措在法治框架下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从法律与产业政策的衔接来看,此次调控举措有着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政策导向。《农业法》明确规定,国家采取措施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保障粮食安全;同时,国家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生猪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能调控正是国家运用产业政策保障市场稳定的体现,符合相关法律中关于维护农产品市场秩序、保障农产品供给的精神。
剑盾法律网产业政策法律专家指出,生猪产能综合调控并非行政强制干预,而是通过引导性措施实现市场供需平衡,这既尊重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发挥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符合《价格法》中关于 “国家调控价格总水平,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政府可以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 的原则,也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有效市场 + 有为政府” 的发展模式相契合。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 月末全国存栏生猪 4.24 亿头,增长 2.2%,其中能繁母猪存栏 4043 万头,为正常保有量的 103.7%,接近产能调控合理区域上限。若不及时调控,可能导致猪价消费旺季不旺,明年上半年养殖行业面临亏损风险。在此背景下,像牧原这样的企业主动调减能繁母猪存栏量,从最高的 362.1 万头计划减至年底的 330 万头,正是市场主体响应政策引导、维护产业整体利益的体现,这种企业与政策的协同,在法律框架下形成了良性互动。
剑盾法律网专家建议,在后续的生猪产能调控中,应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法规政策,明确调控措施的实施标准、程序以及市场主体的权利义务,确保调控行为的合法性与规范性;同时,加强对调控过程的监督,保障养殖户的合法权益,避免出现不当干预市场的情况。
生猪产业的平稳发展,一头连着百姓 “菜篮子” 的稳定,一头连着千万养殖场户的生计。在法治护航下,通过科学合理的产能调控,我国生猪产业有望逐步摆脱 “大起大落” 的周期困境,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剑盾法律网总编辑 邹添盛)

责编:周红霞

  • 顶部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