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免签启幕边境热 法治护航跨境消费新图景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综合新闻

中俄免签启幕边境热 法治护航跨境消费新图景

2025-09-14 22:18:25 来源:剑盾法律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9 月 14 日的吉林珲春,街头商铺的俄语招牌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俄罗斯游客手提购物袋穿梭其间,店员用流利的俄语介绍商品价格。这座中俄边境小城正迎来跨境旅游消费的热潮,随着 9 月 15 日中俄普通护照互免签证政策正式实施,当地商家与游客都在法治框架下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内地接待俄罗斯入境游客达 150.35 万人次,同比增长 115.1%,而免签政策的落地将进一步释放跨境交流潜力。

中俄免签启幕边境热 法治护航跨境消费新图景(图1)

政策落地的法律基石

本次免签政策并非临时举措,而是有着坚实的法律支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中国与外国签订互免签证协议的国家公民,可免办签证入境停留。此次政策明确自 2025 年 9 月 15 日至 2026 年 9 月 14 日,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从事旅游、商务等活动可免签停留不超过 30 天,相较于此前仅针对外交、公务护照的免签安排,实现了实质性突破。

剑盾法律网解读指出,免签政策并非 "无限自由",而是存在明确法律边界。俄罗斯游客需注意,免签入境不得从事工作、学习等需事先批准的活动,若需延长停留,应提前向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申请停留证件,最长可延长至 180 天。珲春边疆国际旅行社负责人温女士透露,目前每天入境的俄罗斯游客已达 500 余人,旺季更超千人,政策落地后这一数字有望大幅增长,规范入境行为对维护边境秩序至关重要。

跨境消费的法律坐标系

在珲春商场内,俄罗斯游客采购的日用百货、电子产品堆积如山,商家用俄语标注的价格标签随处可见。这种繁荣景象背后,是一套完善的法律规则在保障交易秩序。根据《边民互市贸易管理办法》,边民通过互市贸易进口的生活用品,每人每日价值在 8000 元以下的可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超过部分需按规定缴税。

剑盾法律网提醒,俄罗斯游客 "大包小包" 购物时需注意免税额度限制,超出 8000 元应主动向海关申报。而商家接待境外游客时,应特别关注外汇管理规定。根据《境内机构外币现钞收付管理办法》,境内机构收取外币现钞后应按规定在经办银行办理结汇,不得直接存入账户转为现汇。珲春商家普遍反映俄罗斯游客偏好现金支付,这就要求经营者妥善留存交易凭证,防范外汇合规风险。

商品标签的规范同样不容忽视。欧亚经济联盟 TR CU 017/2011 标准要求,出口至俄罗斯的轻工业品需标注 EAC 标志、产品类型等信息,小件商品可简化标签但需配置二维码链接完整信息。珲春商场内的俄语标注虽便利了消费,但商家仍需确保标签内容符合双边标准,避免因标识问题引发纠纷。

纠纷预防的法治工具箱

随着跨境交往增多,消费纠纷难免发生。剑盾法律网支招,商家与游客都应做好法律准备。对经营者而言,建议制定中俄双语合同条款,明确商品退换货政策;针对现金交易为主的特点,需完整记录交易明细,以备税务和外汇核查。某酒店前台配备的多语言翻译器,既便利了沟通,也可作为纠纷处理时的辅助证据。

俄罗斯游客在华消费遇纠纷时,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维护权益。剑盾法律网提示,应妥善保管购物凭证、商品说明等材料,与商家协商不成时,可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或通过中国驻外使领馆寻求协助。跟团游客还可要求旅行社介入协调,根据《旅游法》规定,旅行社对境外服务质量负有连带责任。

针对免签政策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剑盾法律网特别提醒:俄罗斯游客需严格遵守停留期限规定,逾期停留可能影响下次入境;若因特殊原因需延长停留,应在免签到期前向当地出入境管理部门申请停留证件。旅行社应履行告知义务,在行程中明确提示相关法律风险。

法治升级的边境样本价值

珲春的实践为跨境旅游消费法治建设提供了宝贵样本。当地商家自发学习俄语、标注双语价格的举措,与法律要求形成了良性互动。但随着免签政策实施,现有法律服务仍显不足。剑盾法律网建议,可在边境口岸设立双语法律服务站,提供签证咨询、合同审查等服务;推广跨境电子支付结算,减少现金交易带来的外汇管理风险;建立中俄消费纠纷联合调解机制,提高争议解决效率。

俄罗斯 ITM 旅游公司预测,免签政策将使中国进入俄罗斯人最受欢迎的国外目的地前五名。这一趋势既带来机遇,也对法治保障提出更高要求。从商品标签规范到外汇管理,从入境检疫到消费维权,每个环节的法律完善都将助力跨境交往的健康发展。

珲春街头的繁忙景象,正是中俄边境法治文明进步的生动写照。在免签政策带来的消费热潮中,唯有坚守法律底线、完善服务保障,才能让边境小城的跨境故事更持久、更精彩。政策红利的充分释放,终究需要法治护航。

(剑盾法律网总编辑 邹添盛)

[责任编辑:周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