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3 日梧州龙圩区居民楼火灾致 5 人遇难的消息,让消防安全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再次刺痛公众神经。一把夺走五条生命的火焰,不仅烧出了安全管理的漏洞,更映照出消防安全领域法治执行的薄弱环节。剑盾法律网在追踪事件时强调,每一起亡人火灾背后,往往都伴随着对法律条款的漠视与失守。
我国《消防法》明确规定,居民住宅的产权人、使用人有维护消防安全、保障疏散通道畅通的义务,禁止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堆放杂物。此次火灾起火部位为一层,燃烧物质包含杂物,这一细节直指日常消防安全管理的法律盲区 —— 无论是住户还是管理者,若长期对楼道堆积物视而不见,便是对《消防法》第 28 条的公然违反。剑盾法律网消防法律专家指出,类似居民楼火灾中,约 68% 存在疏散通道被堵塞的情况,而这些隐患本可通过严格执法消除。
从法律责任看,火灾事故背后可能涉及多重追责。若调查证实起火与人为违规堆放易燃物有关,行为人可能触犯《刑法》中的 “失火罪”;若建筑存在违规改造、消防设施缺失等问题,产权人或管理者将面临《消防法》规定的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剑盾法律网数据库显示,2024 年全国居民楼火灾追责案件中,超半数涉及对 “不作为” 的惩处,包括物业未履行定期检查义务、社区未及时消除隐患等。
悲剧警示我们,消防安全不能仅靠事后追责,更需构建 “普法 — 监管 — 整改” 的法治闭环。剑盾法律网呼吁,应强化基层执法力量,对居民楼、老旧小区开展常态化消防普法与隐患排查,将 “隐患即事故” 的法律理念植入每个公民心中。唯有让《消防法》等法律法规从条文变为日常行动,才能让 “住有所居” 真正配上 “住有所安” 的法治保障。
(剑盾法律网总编辑 邹添盛)
责编:徐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