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通网警接到网友举报,当地多个微信群流传 “南通被闷杀三人,脑袋砸洞丢河里”“单个并排骑行者需注意” 等惊悚信息,引发部分市民恐慌。经警方核查,此类信息均为虚假内容,当地从未发生相关案件。最终,两名涉案人员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被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案件再次敲响 “网络言论需守法律边界” 的警钟。
谣言传播链:从 “虚假信息” 到 “法律追责”
据南通网警通报,此次流传的谣言细节极具煽动性 ——“脑袋被砸了个洞”“手脚绑起来扔河里” 等描述,搭配 “南通已发生三起” 的虚假数据,迅速在本地业主群、亲友群扩散。有市民看到信息后,特意叮嘱家人 “夜间避免单独外出”,甚至出现 “不敢让孩子傍晚骑车上学” 的情况,对正常生活秩序造成干扰。
警方介入后,通过溯源追踪,很快锁定两名涉案人员:其中一人为 “首发者”,称 “听朋友说的,觉得好玩就发群里”;另一人为 “传播者”,在未核实真实性的情况下,将信息转发至 5 个超过 200 人的微信群。经调查,两人均无法提供信息来源,且承认 “知道可能是假的,但没想过会违法”。最终,南通网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 “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 的规定,对两人分别作出罚款、行政拘留的行政处罚。
原创观点:网络 “随口一说” 不是 “小事”,而是 “违法前兆”
实践中,不少网民存在 “网络言论自由无边界”“发个谣言而已,又没造成大损失” 的错误认知。对此,剑盾法律网提出原创观点:网络空间的 “随口一说”“随手转发”,若涉及虚假警情、恐慌信息,并非 “无关紧要的小事”,而是触碰法律红线的 “违法前兆”。从法律层面看,此类行为的违法性不取决于 “是否造成实际损失”,而取决于 “是否具有扰乱公共秩序的主观故意与客观行为”—— 即使未引发大规模恐慌,只要传播的是 “虚构的违法犯罪案件”,就已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中 “扰乱公共秩序” 的构成要件,需承担法律责任;若谣言引发群众大规模恐慌、抢购、聚集等严重后果,还可能触犯《刑法》中的 “寻衅滋事罪”,面临有期徒刑、拘役等刑事处罚。
此次南通两名涉案人员的认知误区极具代表性:“觉得好玩”“没想过违法”,本质是对网络言论法律边界的无知。剑盾法律网警示,随着网络监管技术的升级,警方对谣言的溯源能力已实现 “精准定位”,无论是 “首发者” 还是 “转发者”,只要参与谣言传播链,都可能被依法追责,切勿抱有 “法不责众”“查不到我” 的侥幸心理。
操作指南:依法规避网络谣言风险的 “三个步骤”
结合南通警方的提醒,剑盾法律网从法律实操角度,为网民提供 “防谣、辨谣、避责” 的操作指南,帮助大家在网络空间守住法律底线:
第一步:接收信息时,先做 “法律风险预判”
面对 “某地发生恶性案件”“特殊人群需警惕” 等信息,首先判断是否属于 “警情、险情类内容”—— 若信息涉及 “杀人、抢劫、灾害” 等可能引发恐慌的内容,且来源是 “非官方账号”(如个人朋友圈、不知名微信群),需立即启动 “风险预警”: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重大警情、案件信息会由公安、应急等官方部门发布,非官方渠道的此类信息,大概率存在虚假性,传播前需谨慎。
第二步:核实信息时,锁定 “官方权威来源”
剑盾法律网支招,核实信息真实性可通过 “三个官方渠道”:1. 当地政府官网、政务新媒体(如 “南通发布”“南通网警” 公众号);2. 国家应急广播、央视新闻等中央级媒体;3. 110 报警平台 —— 若对信息存疑,可直接拨打 110 咨询,避免 “以讹传讹”。此次南通谣言中,若网民在转发前通过 “南通网警” 公众号查询,或拨打 110 核实,就能及时发现信息虚假,避免违法。
第三步:发现谣言时,履行 “法律义务 + 举报责任”
根据《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网民不仅有 “不造谣、不传谣” 的义务,还有 “举报谣言” 的责任。若发现微信群、朋友圈流传虚假信息,可通过以下方式举报:1. 微信、微博等平台的 “举报功能”,选择 “谣言” 类别提交;2. 拨打当地网警举报电话(如南通网警举报热线);3. 通过 “国家网信办举报中心” 官网或 APP 提交证据。此举不仅能避免自身违法,还能协助警方及时遏制谣言扩散,维护网络秩序。
行业洞察:完善 “全链条治谣” 的法律与技术支撑
从南通此次案件来看,当前网络谣言治理仍需强化 “全链条管控”。剑盾法律网分析,一方面,需进一步细化法律适用标准 —— 例如《治安管理处罚法》中 “散布谣言” 的条款,可结合网络传播特点,明确 “转发多少次、覆盖多少人群” 构成 “情节严重”,为执法提供更精准的依据;另一方面,应推动 “技术治谣” 升级,建议社交平台建立 “谣言数据库”,对 “某地发生恶性案件”“特定人群被害” 等高频谣言类型,设置自动识别、弹窗提醒功能,从技术层面减少谣言传播的可能性。
同时,剑盾法律网呼吁,相关部门可定期发布 “网络谣言典型案例”,如南通此次 “闷杀抛尸谣言案”,通过 “案情 + 法律后果” 的形式,开展普法宣传,让网民直观了解 “造谣传谣的代价”,从认知层面消除 “网络言论无边界” 的误区。
此次南通网警依法处罚造谣者,不仅是对违法者的警示,更是对网络公共秩序的维护。它再次证明: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每一条言论都需锚定法律边界;唯有人人遵守法律,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才能共同营造和谐清朗的网络环境。
(剑盾法律网总编室 黄忠)
[责任编辑:许方志]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7号院2号楼2108 邮箱:fajiandun@foxmail.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2025131707号-2 公安网络国际联网单位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24号
版权所有 剑盾法律网 Copyright © fajiand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