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政法动态

副局长赤膊擒电诈者 老年反诈的法律与实践

2025-08-25 21:30:29 来源:剑盾法律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8 月 23 日上午,石家庄长安区民心河边的一场 “反诈伏击战”,让 “赤膊擒敌” 的公安副局长梅磊成为焦点。当 74 岁刘奶奶即将向电诈 “接款手” 交付 6 万元现金时,梅磊与同事喻朝武伪装路人突袭,仅用数秒便控制嫌疑人,守住了老人的 “养老钱”。这起案例不仅展现了警方的快速反应,更折射出老年群体反诈的法律风险与防护漏洞。剑盾法律网结合此案,解析电诈分子的犯罪定性、老年受害者的权益保护,并提出 “法律震慑 + 精准防护” 的反诈方案。

副局长赤膊擒电诈者 老年反诈的法律与实践(图1)

案件还原:3 分钟奔赴现场的 “生死时速”

石家庄市公安局反诈中心通过技术监测发现,刘奶奶被电诈分子深度洗脑,正携带 6 万元现金前往民心河附近与 “接款手” 交易。彼时,长安分局副局长梅磊、民警喻朝武因公返程,因距离现场最近,成为 “紧急拦截力量”。为避免身着警服打草惊蛇,梅磊当场脱掉上衣,喻朝武将衣服反穿,伪装成普通路人沿河边排查。

8 分钟后,可疑的 “鸭舌帽男子”(接款手)与肩背挎包的刘奶奶先后出现。当男子接过装有现金的挎包瞬间,梅磊从后方突袭锁喉、倒地控制,喻朝武则迅速护住老人并亮明身份。经查,刘奶奶因轻信 “网友” 推荐的 “高收益投资”,无法线上充值后被诱导线下交款,若晚一步,6 万元养老钱将落入电诈团伙手中。

法律解析:电诈 “接款手” 与幕后团伙的责任认定

剑盾法律网结合《刑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相关规定,对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展开解读:

一、“接款手” 的刑事罪名与量刑

本案中,“鸭舌帽男子” 作为电诈团伙的 “接款手”,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共犯。根据《刑法》第 266 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剑盾法律网解析,“接款手” 明知资金是诈骗所得,仍协助转移、收取,属于 “共同犯罪中的帮助犯”,需对 6 万元诈骗金额承担责任。

从量刑来看,6 万元已达 “数额巨大” 标准(根据司法解释,3 万元至 10 万元以上为 “数额巨大”),若无自首、退赃等从轻情节,可处 3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此外,若查明该男子长期为电诈团伙服务,累计协助转移资金超 50 万元,还可能被认定为 “情节特别严重”,量刑将进一步加重。

二、幕后电诈团伙的多重法律责任

诱导刘奶奶投资的 “网友” 及背后团伙,除构成诈骗罪外,还可能涉及《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中的多项违规行为:

非法利用信息网络:通过社交软件发布 “高收益投资” 虚假信息,诱导老年人参与,违反《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 17 条 “禁止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电信网络诈骗内容的信息”;

非法转移诈骗资金:要求线下交付现金并安排 “接款手” 收取,规避银行转账监管,违反该法第 21 条 “禁止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资金转移、支付结算等帮助”。

根据该法第 48 条,对电诈团伙的组织者、骨干成员,可处 10 万元以上 50 万元以下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若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与诈骗罪数罪并罚。

三、老年受害者的权益救济路径

刘奶奶虽未实际损失资金,但此类案件中,若资金已被转移,受害者可通过以下法律途径维权: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警方侦查阶段,可向公安机关提交《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起诉状》,要求嫌疑人退赔被骗资金;

单独民事诉讼:若嫌疑人未退赃,可在刑事案件审结后,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主张返还财产;

向平台追责:若 “网友” 通过某社交软件诱导诈骗,且平台未履行 “信息审核义务”,可依据《民法典》第 1198 条,要求平台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如平台未及时封禁诈骗账号,需对损失承担 30% 以下赔偿)。

剑盾法律网提示,老年受害者若发现被骗,应第一时间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对方账号信息,为后续维权留存证据。

行业洞察:老年反诈的三大痛点与破局方向

此案并非个例,近年来老年人因 “高收益投资”“保健品诈骗” 受损的案例频发,暴露出老年反诈的独特难点。剑盾法律网联合反诈民警、老年权益保护组织,提出以下破局思路:

一、痛点解析:老年人为何易成电诈目标?

信息辨别能力弱:老年人对 “高收益投资”“网络理财” 等新型诈骗手段认知不足,易被 “保本保息”“短期翻倍” 等话术迷惑;

情感需求被利用:部分独居老人缺乏家人陪伴,“网友” 通过日常关怀获取信任,进而诱导投资,如本案中 “网友” 通过长期聊天获得刘奶奶信任;

线下交易监管难:电诈团伙利用老年人不熟悉线上操作的特点,要求线下交付现金,规避银行、支付平台的反诈监测,增加拦截难度。

二、破局方向:构建 “精准防护 + 联动共治” 体系

技术层面:强化老年群体专属反诈监测

建议社交平台、银行针对老年用户设置 “风险预警机制”:

社交软件对 “向 60 岁以上用户推送高收益投资信息” 的账号,自动触发人工审核,禁止发布可疑内容;

银行对老年人 “单日提取现金超 1 万元” 的业务,增加 “反诈问询环节”,如询问 “是否了解对方身份”“是否与家人商量”,并留存问询记录。

社区层面:建立 “老年反诈结对帮扶” 机制

由社区居委会、派出所联合组建 “反诈帮扶小组”,为独居老人配备 “反诈联络员”(如社区志愿者、民警),定期上门宣讲案例;同时,与老人子女建立 “紧急联系机制”,若发现老人有大额现金支取、可疑外出等情况,及时提醒子女核实。

法律层面:加大对 “针对老年人诈骗” 的惩戒力度

建议在司法解释中明确,“专门针对老年人实施诈骗” 属于 “酌情从重处罚情节”,如同样诈骗 6 万元,针对老年人的量刑可比普通案件上浮 20%;同时,推动 “老年反诈公益诉讼”,由检察机关对诱导老年人诈骗的平台、团伙提起公益诉讼,要求其承担社会责任,如开展老年反诈宣传。

操作指南:老年人与家人的 “反诈防护手册”

结合本案教训与法律规定,剑盾法律网为老年人及家属提供具体反诈操作指南:

一、老年人:四步识别投资诈骗

不信 “高收益” 承诺:凡是宣称 “收益率超 6%”“保本保息” 的投资,均可能是诈骗(正规理财年化收益率通常不超过 4%),可拨打银行客服或 12378 金融监管热线核实;

不做 “线下现金交易”:电诈分子常以 “线上操作复杂” 为由要求线下交款,遇到此类情况,务必拒绝,选择银行转账(便于后续追溯);

不私加 “陌生网友”:通过陌生链接、非官方渠道添加的 “理财顾问”“投资导师”,多为诈骗分子,可要求对方提供 “金融从业资格证” 并在监管平台查询;

及时 “向家人求助”:遇到不确定的投资、转账需求,先与子女、配偶沟通,或前往社区居委会、派出所咨询,避免独自决定。

二、家属:三项日常防护措施

定期沟通 “财务情况”:每周与老人聊聊 “是否有陌生人推荐投资”“是否收到可疑信息”,避免老人因 “怕子女担心” 而隐瞒;

协助管理 “大额资金”:对老人的存款、退休金,可建议开通 “子女共同监管” 功能(如银行的 “亲情账户”),老人大额支出时需子女确认;

安装 “反诈工具”:在老人手机上安装国家反诈中心 APP,开启 “来电预警” 功能,拦截诈骗电话、短信;同时,关闭手机 “陌生链接自动跳转” 功能,防止误点诈骗链接。

三、社区与警方:两类联动防控手段

开展 “场景化反诈宣传”:在社区活动室、老年大学播放本案等真实案例视频,组织 “模拟诈骗情景演练”,让老年人亲身体验 “诈骗话术”,提升辨别能力;

建立 “快速响应机制”:社区网格员、民警定期排查辖区内 “可疑线下交易地点”(如偏僻公园、河边),发现老年人与陌生男子现金交易时,及时上前问询,必要时联系反诈中心核实。

剑盾法律网认为,石家庄民警 “赤膊擒敌” 的背后,是对 “老百姓钱袋子” 的守护,也警示我们:老年反诈不能仅靠 “事后拦截”,更需 “事前预防”。通过法律严惩震慑犯罪、技术手段阻断诈骗、社区家人共同防护,才能真正为老年人筑起 “反诈安全墙”,让 “高收益” 骗局无处遁形,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安享晚年。

(剑盾法律网总编室)


[责任编辑:刘语睛]

  • 顶部
  • 加入收藏